我们基督信徒相信并知道,基督的复活是世界的真正希望,这希望绝不令人失望。正是那粒麦子的大能、爱的大能却自我贬抑、自我奉献到底,而这爱的确更新了世界。
越是身处飞速发展的时代,越需要我们在内心深处构建一个稳定的中心,并依此中心在社会潮流中调整出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向,这个方向可能与社会主流发生交叉,甚而远去,这时候,我们需要明确知道自己将走向哪里。
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教友,是个属神的人;可是孩童时代,关于信仰却很迷茫。虽然在家里,经常会进教堂祈祷,参与弥撒,学要理,可是这些东西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负担。
黝黑的脸颊、褪色的学生服、磨损的旅游鞋、躲闪的目光,一看就知道是个憨厚的农村孩子。但这个男孩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不仅斜视,而且看人两个眼球挤在了同一个方向。
七十年代,我常常造访德克翰伯爵,每当他讲课时,在听完第三堂课后,我就已经知道他接下来要讲什么了。总是那一套。可是他说话的方式,却让我每次在听完之后觉得自己内心被清理、洗涤过一般。
在《若望福音》中可明显看到,耶稣接受这份孤独并坚忍到底;因为他和天上的父亲原来就知道:看,时辰要来,且已来到,你们要被驱散,各人归各人的地方去,撇下我独自一个,其实我并不是独自一个,因为有父与我同在。
原来杨主教的妹妹想给哥哥一个惊喜,故回港后没即时通知主教,反而知道主教将要去愉景湾,便早一班船到达等他。
可惜,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死期呢!
天主知道这个问题使教会多么为难,几乎直至今日仍然如此。但是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有贡献的。它迫使教会接受和发展了对圣经进行健康解释的规则。圣经不应也不能回答那些不属于它自身范围的问题。
倘若化石成饼,急时充饥,就没有完整地体验到凡胎俗夫的饥渴之苦,也无法完全知道芸芸众生的需求。其二,“事事有时节,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时。”(训3:1)如蚕结茧有时,破茧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