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宗徒则用“基督的身体”这一生动比喻(格前12:12-27),深刻阐明了信徒间休戚与共、互为肢体的有机联系,将“偕行”提升到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信友支持他们,不是施舍,而是合宜的奉献(参格前9:13–14)。问2:百姓应如何具体支持肋未司祭?(18:3–5)答:凡宰牛羊作祭献者,应将前腿、两腮和胃脏给司祭。
保禄宗徒也引用此处经文(格前9:9),说明工人得工价是理所当然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劳者有所得、天主是公义的。三、代兄立嗣的责任(申25:5–10)问4:什么是“兄弟婚制”?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祂的复活是“永生的初果”(参格前15:20)。灵修:我们信友分享的不是暂时的新生活,而是永恒生命的种子(semenvitaeaeternae)。
林国权先生去世比较早,1983年黄人去宜山教堂买祭台上用的烛台,接待的正是林国权先生,黄人向他汇报了祈祷所的情况,当他得知是为新开办的县城祈祷所购置物品时,就免费慷慨赠送。这件事黄人至今记忆犹新。
这些现象不仅表现在林林种种的哲学体系中,也广泛地影响着文艺、艺术和以人为对象的科学及史学,甚至影响国家法律、国际公约,导致很多的人对生命感到困惑。
后来他找到当时的张银林神父(现在已是安阳教区主教),告诉神父自己想领洗进教。张神父告诉了他领洗条件——需要学习一些教会道理和经文。他照做了。2005年圣诞节,张建斌在张银林神父的手中领受了洗礼。
鬼魂现身是很吓唬人的,清朝文学家黄宗泽的《点绛唇》里的一位女鬼,因寂寞难耐,出来寻伴侣,令人毛骨悚然:“细草空林,丝丝冷雨挽风片。瘦小孤魂,伴个人儿便。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
(格前13:4-7)教宗方济各在2014年3月18日的推文中写道:基督徒的爱是不计代价的爱。这是福音中,关于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教导,这是耶稣的教导。
今天许多信徒间的争议(包括女性问题),往往都是由于许多信徒生吞活剥式的解经,忽略了考虑其文化因素的影响,以至于执着于字句,却失去精意(参阅格后3:6)。这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