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和儒生们对天主教的批评多有义气之语,但也并非全是恶意攻击,同样有着学理上和逻辑上的分析。钟始声在批评天主教时列出22条道理质问天主教,如彼大主宰,有形质耶?无形质耶?若有形质,复从何生?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受相遇文化支配的世界,因为当代心态似乎更喜欢冲突和最强者的逻辑,忘记了慈善和正义。
你们所接收的信息逼迫你们进入消费主义的逻辑,展现虚假的幸福。经验告诉我们,拥有并不能够使人幸福:有许多人,尽管拥有丰裕的物质财富,绝望和忧伤却时常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空虚。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正而持久的成功是借由我们自我奉献、我们智慧的能力和我们个人的进取心而获得,因为一个「人能活的」、真正人道的经济发展,是需要不求偿的原则来表达出弟兄友爱之情与恩赐的逻辑(注5)。
德肋撒修女的逻辑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在天主教的哲学里,恶不被看作一种存在,而只是善的缺乏,因为绝对的存在是作为善本身的天主。我们是不可能用恶,比如暴力来消除恶的,那只是对恶的增加。
在对待同性恋的问题上,他的态度也是居于同样的逻辑。这位教宗甚至走得更远,他说,福音的传播并非是要人在宗教信仰上改宗。
奥马利神父在这里的看法极其重要,因为他注意到耶稣会鲜明的对外传教色彩是西方基督教传统内在逻辑发展的一个表象,而不能简单归结于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扩张、贸易活动等社会现象[17]。
1646年9月20日,殷铎泽写信给总会长VincenzoCarafa,向其说明他已完成“学院”阶段,并且接到上级指派的任务,需要在学院教授语法一年,同时自学逻辑和物理,从而完成做为耶稣会士需要进行的三年哲学学习的第一年
这话有一个基本的误解和逻辑错误。因为一神论是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神,没有别的神,所以根本无从排斥--你相信世间没有张三这个人,你怎么可能排斥他呢?
[13]人类从神话的考虑转移到了对逻辑的考虑。[14]而当作为人的意识结构之基础的认识改变之后,人对社会的看法及日常生活的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