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了其出生地、读书的学校、常去的教堂,看了其亲朋保留的史料照片,让我对这位曾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国际友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杨老师经常到崇礼县、张北县写生作画,当看到那么多的孩子在贫困的环境中刻苦读书,他深受感动,总会把身上的钱拿出来,给孩子们交书费、买笔买本。
一日清晨,我正在校园内读书,突然来了两个基督新教的弟兄,向我推荐圣经,以前我也曾听说过耶稣基督的名号,但不甚了解,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来了兴趣,同他们聊了许久,问了很多问题。
母亲只字不识,可是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我们几个都上学识字,而且至今我仍在修院读书,每次放假回家,母亲总是给我说要好好学习,然后才能在以后好好传教宣讲。
可见,信仰已经深入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他的思考、工作、读书、写作、待人接物,以及价值判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徐光启还很热诚于听神父们讲道,他对于信德的道理表现出极大的热诚和谦卑。
1909年入教会学校读书,期间与意大利来华乌苏拉传教会修女结识。
纵然无人在我身旁,当我读书或写作时,并非独处一隅。如果一个人渴望独处,就请他注目于星辰吧。那从天界下行的光芒,使人们得以出离可触摸的现世。
12岁时儿子便去了离家70多里的县城读书,由于交通不便,工作繁忙,我们只能每个月看他一次。由于学校的教育、繁多的功课压力,他没有时间也没心思看圣书,更不要说去教堂,信仰渐渐淡薄了。
发了初愿后,我又开始了读书的生活,这又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次转折点,开始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忙碌的学习,时间节奏的加快,让我和主的联系日趋渐少。
1936年在河间天主堂小学读书。1944年在献县小修道院初中毕业。同年入天津工商附中读高中。1947年入北京辅仁大学多玛哲学院,功读哲学。1953年入北京文生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