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我,以为您瞎了,什么也没顾得问,午饭也没顾得吃,找了辆自行车飞速骑到了家。
德行卓群,谦卑顺服,热心服务信友,看望病人,帮助穷人,每到主日瞻礼帮助神长送圣体,不管秋天还是农忙季节,出门骑自行车,教会有事随叫随到,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年累月牺牲时间,到各堂区讲道牧灵,不贪图名利。
白天骑自行车,带上一本圣经,到各城镇、各乡村传福音。仅一年多,我就传了一千多人领洗进教,一个聚会分享的教堂已成了燃眉之急,于是我找到了大队支书,要求一块教堂地皮。同时我们大家一起祈祷,望主开恩成全。
正祈祷时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妙招——在自行车后座旁边挂个大筐,外出福传时,就把孙子放进筐里,带着孙子一起去。
我在二十年前的一篇文章《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中写道,中国追求现代化,一百年前先进人物们就在呼唤赛先生、德先生;现在中国也还需要科学、民主;但是我们对德先生、赛先生的介绍人,就是基先生,即基督教,总体上却持一种排斥的态度
笔者本人也有幸接触过德肋撒姆姆,那是1992年,笔者还是佘山修院的修士时,德肋撒姆姆访问上海,并造访佘山修院,我们一起在山顶参与弥撒,之后,她在修院的小圣堂给我们用英文讲话,并由当时在修院授课的香港宝血会的刘赛眉修女给我们翻译
我认为此次朝圣,我们求的,我们都等到了,在圣伯多禄广场接受了教宗的接见,亲临路德圣母显现的地方,寻到了宁夏天主教的布鲁赛尔的根等,我们都得到了,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天主的大能和特别的恩典。
回家的路上,我兴奋地骑着自行车,这一段时间的阴霾一扫而光。经过这个净化过程,我对天主的爱更加强烈,对主的感恩也更加深厚,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的道路。
他没有给自己奢侈过一分钱,两套衣服,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所传区域。他手无积蓄,就是本村建新教堂,都是临时求的援助。真可谓,两袖清风存正气,一腔热血无偏心。
经常看到他早饭后拿上两个馒头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神父极少在教友家吃饭,饿了就在街上吃个凉馒头,在当今这个吃喝享乐的年代,这种牺牲克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修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