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天主子因着降生为人,而以某种方式与每个人契合(参阅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因此,一如圣良一世教宗说的,元首的圣诞也是身体的圣诞。
对年轻的基督信徒而言,这项学习与培育的经验将是使他们的信仰更为成熟的有效场所,激励他们向普世性开放,而普世性是大公教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泰泽,位于法国南部勃根地省,是一個由罗哲修士于1940年创立的国际性大公团体的家。团体的修士承诺終生独身,在物质和精神上互相分享,以及度更纯朴的生活。
郭:我希望我们中国的教会能贯彻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精神,主教关爱神父,神父关爱教友,充分发挥修女的特殊作用,大家拧成一股绳,教会从上到下一条心搞福传。
梵二大公会议特别强调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文字福传,而“信德”就是利用报纸传媒这个工具,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文字福传,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教会表现了她的大公性。天主教在全世界时刻不停地发展。她认为引领普世人民走升天之路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天主教相信:最终人类都要皈依天主的怀抱。
如此,要是没有圣传——包括教会的权威,教父的共许,大公会议的公断——我们至今都不会拥有确定的圣经,而是仍然面对一大堆驳杂的古书。
而继续的道路则是梵二大公会议中建议的、从保禄六世的《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到教宗方济各的《福音的喜乐》各个时代宣讲福音的教宗训导中所阐述的。
尼西亚大公会议(325年)申斥亚略异端,编订信经,郑重承认“耶稣基督是天主子,父的独生子,亦即生自父的性体:他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他是由(父)而生的,而非受造的,他与父同性同体
(参阅梵二·教会宪章28#)过于狭隘独立的堂区机构建设,可能有损于教会的至一大公性。今天中国的许多司铎在奉行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信条同时,也在尝试福音和教会的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