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
教堂南门前面是一个希腊式圆柱碑,顶端是一座铜制塑像,左手下垂,右手平伸指向前方,因为太高,看不清是谁的塑像,从衣着看似乎是一位修士。圆柱碑的基座大约高3-5米,是方形的,可以由四面延级而上。
兵士们并未将它撕开,而是掷骰看是谁的(若19:24)。这个动作与圣咏22:19处相和:他们瓜分了我的衣服,为我的长衣,他们拈阄。耶稣的受难记引用了许多圣咏哀叹义人受苦的典故,此就为一例。
我说话谁肯听、谁相信?还是先从家人开始吧,我试着和我的公公婆婆分享我的信仰回归之路,分享参与弥撒有多好,他们看到我最近的改变也高兴地说:明天早晨我们也去。
一、女儿突患疾病母爱为其撑起一片天在病房内,记者看到了吕露,28岁的她正值青春年华,本该享受美好的人生,谁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冻住了她的全身,让她只能躺在病床上,靠着用导管注入体内的流食为生。
我曾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我们做很多福传工作、讲了很多福传方法、却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身处何地?每个国家、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宗教特色。
这也许就是今天福音中,耶稣既以爱来开始,也以爱来结束:“如果你们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爱我的人;谁爱我,我父也必爱他,我也要爱他,并将我自己显示给他。”
迷迷糊糊似懂非懂的店主,还没有弄明白,既然是梦中发生的事,那是谁到店里点餐的呢?店主明明白白亲自烹制,端毕罗上桌,他们不是清清白白端坐在桌旁等餐吗?这亲眼所见的事怎么成了幻影呢?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相隔绝呢?是困苦、窘迫吗?是迫害、饥饿吗?是赤贫、是危险、是刀剑吗?然而藉着那爱我们的天主,我们在这一切事上大获全胜。”
请不要在告解亭里“折磨”前来的人:哪里,如何、什么时候、同谁......常常宽恕!常常宽恕!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一个伟大的加布遣会会士,我在他96岁时,让他做了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