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尽了多少力、有多大成就,我们仍须向前奋进;不管前路多艰辛,有多大考验,主必与我们同行──这是最后晚餐后,主耶稣对门徒所说的话:「起来,我们从这里走罢!」
他在各种境遇中成就了我。离开了智慧之神,我一无所能。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的感恩。然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张神父几十年关心教友的慈父情怀,是他甘贫乐道、谦虚自己、平易近人、扶持弱小、公而忘我的精神。
又好比台湾的印顺导师,一生与打针、吃药结下不解缘,投入佛学研究,在他百岁的生命中,成就很大。我这一生都在病中,大家都不看好,认为我活不久。
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你所愿意的成就罢!”(谷14:36)其实,只要我们与耶稣结合在一起,虔诚祈求,天主必会帮助我们承行他的旨意。
导师曾告说:做神父15年后才知道什么是做神父,是一个慢慢从外在进入内心的认识:前5年注重成就(盖堂数目、领洗人数)、再5年就要小心人际关系———人会有空虚感,但人与人之间千万不要互相利用
灵修小结:天主计划奥秘:若瑟的梦预示天主旨意,虽引发兄弟嫉妒与不解,但天主终将成就。人性嫉妒之恶:兄弟们的嫉妒导致出卖若瑟,警示我们警惕并根除心中的嫉妒。
也许越是得不到的越能抓住我们的好奇心和自私心,所以,某些神父想成就大事、做主教、或独霸一方,结过婚的也会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所以才会有职业神父、挂名教友、教友情人等等,这一切我想都是我们忘记了最初的那份承诺所造成的
我们在四旬期祈祷、守斋和施舍,目的是不让表面的物质控制我们,教宗解释说,因为重要的不是外表或成就,而是我们内在的所有。祈祷、守斋和施舍是四旬期旅程的特征,其中包含着十字架和舍弃。
他说:「让我们使多民族、多文化及多宗教的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奇妙之地,并借此团结一起成就多元化。」
教宗说:主导思想常常会提出‘虚假怜悯’的建议,认为提倡堕胎是对女性的帮助,采取安乐死是一个有尊严的行为,‘生产’子女是一种科学成就,把拥有子女视为一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