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生对教会尤其是对培育圣召和信友的灵修生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为他祈祷,愿他在天上与主和诸圣共享永福。
被誉为“中国达芬奇”的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出生于当时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徐家汇),是我国系统学习西方科学与西方科学家交流的第一人。
张士江(2013年9月1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神长教友、各位来宾朋友:在上主的助佑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城市化与移民及牧民照顾研讨会终于开幕了!
2017年9月25日凌晨2时35分,敬爱的玛窦•胡贤德主教在宁波主教府安详地蒙主恩召,安息主怀,享年八十四岁。胡贤德主教生于1934年8月27日。1949年春领洗。
这条小马路因为曾设有天文台,而长期被称为“天文台路”;在二十世纪中叶被改为“合肥路”前,这里由于纪念一位为上海气象工作作出贡献的耶稣会神父,被称为“劳神父路”(时间为:1927-1943)。
日后,当西方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卓越贡献和杰出成就,被公认之时,费赖之神父的大量著作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而成为重要文献。”
1840年,外国传教士大批前来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等建筑,形成了天主教社区。
为此,教宗於2月22日在梵蒂冈私下会见了这些发问的儿童。他坦言:「我遇过最难回答的问题不是教授的考试,而是儿童的提问,因为儿童能洞悉本质。」教宗亲切地问候来访的儿童,询问他们从何处来。
上海徐家汇的南面有一个土里土气的地名,叫作“土山湾”,据说以前这里曾有一个土墩而得名的,沪南有一条斜土路,就是取名于从斜桥至土山湾的马路。
80年代初金鲁贤主教重返上海后,即被教区委以重任,他以耶稣门徒的精神,立即开始了为上海教区恢复和建设的繁忙工作,种种从无到有、历经艰辛的历程,他默默地引领教区做着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