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结束后,孟主教与几位神父、传道员讲解了信德年的意义、梵二大公会议的由来、天主教教理的演变、圣经与信友生活、基督徒的福传使命等,从不同的角度与教友们进行了分享。
根据梵蒂冈第二次届大公会议的教导,“天主子民”的概念包括了平信徒、修会会士和神职人员,它是教会非常基本的特质。我们天主子民是受傅者,洗礼时便领受了基督徒的尊严(《教会宪章》第2章)。
善人升天堂,恶人下地狱,世界才能公平。他问:那不善也不恶的人怎么办?我说:如果没有大罪,只有小罪,要在炼狱做补赎后,才能升天堂;如果有大罪,至死不悔改,只有下地狱。
修女及各位教友可敬的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1年10月11日,,在罗马宗座发布文告——《信德之门》,并宣布2012年10月11日至2013年11月24日耶稣君王节结束为普世教会的信德年,特别纪念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五十周年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昨天谭立铸在谈移民的问题,讲欧洲国家在移民问题上的一些做法,也谈了一下教宗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要求各宗教团体都要接收一个难民家庭,提出教会要办成穷人教会的一些基本观点。
「信德年」将于今年的10月12日开幕,这一天是梵二大公会议开幕五十周年纪念日,亦为《天主教教理》出版二十周年纪念日。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援引梵二大公会议的思想,称眼前这些来自全世界的新任教省总主教的临在是教会共融的记号。教宗重申共融并非表示大家一律相同,其实多样化是一巨大财富。
前任教宗选择对普世教会的信仰生活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召开50周年和《天主教教理》颁布20周年的共同日子为信德年的开始,足见其价值和意义是何等的重要。
教宗特别强调真正的信,里面有改变世界的渴望。他说:我们应该问自己:‘是否有更大的渴望?更大的勇气去执行?我们的梦想是不是够高?我们的意愿是否鼓励自己?或者是每天的牧灵工作就够了?
自六十年代梵二以来,不同的地方教会都实行礼仪本地化,响应大公会议的礼仪宪章。可以说,礼仪本地化令教友觉得翻天覆地。但是,梵二大公会议50年后,开始有礼仪学者发出疑问,礼仪单一化是否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