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区韩明执事:从修道至今,我一直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中,很少到这样的农村环境里感受这份信仰,内心触动非常大,这让我更明了将来自己要走的一方向,以及如何去面对信仰和个人的成长,增强了我的使命感。
面对十分艰苦的传教生涯,刘神父内心是异常喜乐的,他的乐观精神也深深地吸引着周围的人。
这时的教堂象征坟墓,但对信仰基督的人来说,我们并不害怕面对死亡,因为已有耶稣在那里等待和陪伴我们。随后的圣道礼中,全体教友在烛光下诵读和聆听了4篇读经和一篇书信后,神父宣报主的复活,并高唱阿肋路亚!
弥撒中哑父领圣体后,回到坐位上,念完谢圣体经文,他总是面对祭台,用右手握拳头锤打着自己的胸口,然后双手合十,在耶稣圣像前,深深地鞠躬表示感谢耶稣来到我心里。
在「2018年亚洲新闻研讨会」上,来自生活在该亚洲国家11年的宗座外方传教会卢卡·博莱利神父谈到了正准备面对未来的年轻天主教徒,因为耶稣的存在而受到强烈的启发深刻的合作精神:我是卢卡神父,
再者家主态度坚决,面对“红眼病”无理的抱怨,斩钉截铁地说:“我愿意最后的和你的一样”,并且反问他说:“难道我不可以拿我的财富,做我愿意的吗?”还进一步揭露他说:“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
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不在他多么有知识、有文化,不在他健康时多么热心进取,唯有在生死之际,面对天主的安排做出如此沉着的回应,方才显出他的信仰境界!姥姥在她倒下前就已做好思想准备,她的信德崇高无比!
面对这一切,他不害怕、不沮丧,而是欣喜,真正体会到“闻过而喜”的含义。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知道与天主要求之间的差距。判断对错的标准在于天主,知错,说明天主和你在一起,这是多开心的事呀。
在还没有举办慕道班的八十年代,福传以面对面的方法传授教理,老父对教外人士很有吸引力,以至到了九十年代,还经常有教外人找他,如因婚姻需洗礼的,老父总是认认真真地讲解。老父是有圣德之人。
在夫妇生活的沟通中,下意识的“要求”和“应该”很容易以不同的变相面貌表露出来,我们会用一些自认的“客观标准”套用在对方的思、言、行为上面,而并非面对对方此时此刻的具体真实情况,结果是很多时候都产生心理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