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蒙召成为和平与团结的推动者。教宗如此强调,并且说:“世人指望你们宣讲一个有关真正希望的讯息,并且促进和平。”同时,教宗也期许青年在建设未来方面,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
教宗指出,修生们“蒙召见证出基督的心存感恩和不求回报、雀跃与喜乐、祂圣心的温柔和慈悲,并要实践一种接纳与关怀、慷慨和无私服务的风格,让圣神在他们晋铎前就为他们的人性‘傅上油膏’”。
一、亚巴郎蒙召(创12:1-9)问1:上主对亚巴郎说了什么?答:上主吩咐亚巴郎离开故乡、家族和父家,前往祂要指示的地方。问2:上主对亚巴郎作了什么许诺?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圣母在葡萄牙法蒂玛的显现给三位牧童(路济亚、方济各和雅琴达),呼吁世人该多祈祷,要诵念玫瑰经以获得世界上真正的和平。
我真的希望能有机会参加这个十五周年庆典,同时也以祈祷恭祝庆典圆满成功,未来更蒙福佑,为主的事业再筑辉煌!――任大海神父真想亲身前往,亦能借机面见信德之家同仁及其他众多朋友。
我在造访某教区时,还是一个平信徒,得蒙主教亲自接见,并陪同我参观主教府的教堂。在参观的过程中,有官员来找主教,主教却说:我现在正陪教友散步呢。
此尊位谁也不得自己擅取,而应蒙天主召选,有如亚郎一样(出七1希五4)。
所以,每位基督徒都蒙召做慈悲的见证人,也就是走成圣之路。我们想到,许多圣人之所以慈悲是因为他们愿意让天主的慈悲充满他们的心。他们把上主的爱倾注於面对各式各样苦难的人,成了这爱的化身。
没有真诚、谦卑和仁爱的礼仪与祈祷,哪怕精心编排、形式新颖,也是不蒙主悦纳的。他们把沉重而难以负荷的担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却不肯用一个指头动一下。
-1952年在归绥神哲学院学习 1952-1957年在归绥神哲学院教授神哲学 1953年5月31日晋铎 1958-1979年因错划右派被判在东北农场劳动 1980年回教堂工作,1985年后在内蒙古神哲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