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写道:「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把救恩赐给了所有的人。祂来不是为了召叫义人,而是为了那些谦虚并勇敢改过向善的罪人。」一切都「完成了」。苦路第十三处是从十架上卸下耶稣的圣尸。
我们在四旬期内为复活节做充足的准备,就是表明复活源自基督活生生的、血淋淋的苦难,只有死亡才能使遗嘱生效(参希9:17),“基督也只一次奉献了自己,为除免大众的罪过;将来衪要再次显现,与罪过无关,而是要向那些期待衪的人施行救恩”
不错,教会虽认为,不认识福音的人因自己的良心而生活,因天主的仁慈仍可得救,但绝不等同于宗教无差别主义,因为“天主教会内有圆满的救恩”! 三、对圣经的错误认识。
老妪与童贞女怀孕生子皆彰显了天主的大能与上主救恩的奇妙,也充分地体现了天使加俾额尔那句绝对真理:“在天主前没有不能的事”(路1:37)。
我们的每一个服务和劳苦,都是为了彰显主耶稣基督福音的救恩,彰显天父慈悲的面容,都有永生的价值和意义。基督徒福传的生活就是我们不断彰显的精神,是我们“外在的面容”。
跟随主耶稣所做的每一件事,不仅成为圣化我们自己的“救恩事件”,而且会给其他人带去主耶稣的救恩。跟随基督君王的基督徒就是胜利者。
它表示对基督的爱与敬礼,因为祭台象征基督,是救恩的标记。在祭台上也往往安置了圣人的圣髑,亲吻祭台也象征与圣人共融。问:什么时候会奉香?答:主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向十字架和祭台奉香。
2.救恩历史中的陪伴其次,“同道偕行”体现于救恩历史中的神圣陪伴。整个旧约可以说是天主与其选民以色列人“同道偕行”的历史。
我们今天的教会团体和社会生活有点顾此失彼,在强调人的权利时,容易忘记人的义务;在强调重视人时,容易忘记天主;在强调今生的舒服和成功时,容易忘记人的最终目的是永生的救恩和福乐。
圣保禄帮助我们进入这实况,他宣告说:「因为心里相信,可使人成义;口里承认,可使人获得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