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了解到中国教会的历史,特别是早期耶稣会在中国传教的情况,还有19世纪欧洲侵略者进入中国之后,教会与政府产生的种种矛盾;最重要的一点是,文革时中国信友所遭受的磨难。
虽然他经历了不少磨难、挫折和惊险,但在天主的大能护佑下总是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期间宋学琴虽然遭受着痛苦磨难,却没有停止福传的脚步,20多年在本村、邻村传了近百人领洗入教,丈夫也在她苦苦哀求了天主8年后领了洗。
可经过磨难后,就会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圣德兰修女曾说过:疼痛、哀伤、痛苦都是耶稣的亲吻——是你这样亲近他,使得他能亲吻你的记号。
(约2:10)这让我知道,我们信天主,并不是只为消灾免祸,而是要靠着天主的力量去面对,去处理好人生必然会遇到的种种磨难。
直到1610年5月中的一天,他感到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次日,利玛窦溘然长逝,万历皇帝赐地安葬。
心诚忘却路艰险,情真意切志更坚;安得人间春常暖,圣子为之受磨难。”类似赞美颂扬的诗句还有很多,不少也是出自教外朋友之手,如此诚挚真情实在让人钦佩。
我们深受战争时期的磨难,我们听到为全人类的救赎而痛哭的声音。这一人类历史的“堵塞”,使礼仪加强了对天主经中的最后一项祈祷,表现出教会的人性化。
尽管陷入矛盾和磨难之中,但新受造物的未来已在我们的世界中闪耀,并点燃了新生命的希望。教会的使命是让这希望去“感染”全体子民。
在极度的忧愁苦闷中,我对天主怀疑、抱怨:为什么我的人生会有这么多的磨难?我头顶的天空为什么如此让人压抑……在沉默中,失望时时光顾,我几近绝望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