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临近年末,教会将目光转向了已亡的炼灵。他们虽已离世,但与我们仍然息息相关,他们今天的境况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可是活着的我们却可为他们祈祷、献祭、参与弥撒、行善功,来帮助已亡的祖先、父母、亲人、恩友,炼净自己的灵魂,早日与天主及诸圣人相聚,共享永远的福乐。(摘自http://163.27.11.10,有删节)
神父身为神职人员,其天职就是做耶稣寻找亡羊的牧人,一旦找到了就千方百计给予安慰和鼓励。当我们来到神父面前告解时,神父会非常高兴地接待我们。如同圣经中拥抱荡子的老父亲。
我们教友对福传不但应有使命感,且应有紧迫感,眼看着无数的亡羊误入歧途,或正在丧亡的十字路口徘徊,我众教友怎能坐视静观、无动于衷呢?(二)教友传教的动力是什么?
因为维护真理,保护羊群,为了寻找亡羊,哺育灵魂,不惜忘我地工作,甚至不惜为羊群舍生致命,这是神父义不容辞的责任。圣维雅内神父是我们今天的司铎效法的楷模。
亡羊四散,有如天涯沦落人。回忆往事,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能自禁。八十年代初,终于盼来了教会的春天,我也得到了彻底的平反。
心代表着爱,代表着教会的爱德,代表着基督的爱人之心,代表着耶稣渴望所有的迷途亡羊回归父家的焦急之心,也代表着教会大家庭欢迎每一位教外朋友加入教会的期盼之心。
那是九十年代最后一年,也是在炼灵月里,我在去往神学院参与弥撒的路上,有件事一直让我思虑。我们厂里有位同龄的同事,但我跟她并不怎么熟,听说她的父亲刚刚去世。病重时,同事
信德网讯11月2日,重庆万州教区真原堂中心,陈列假丧:一具深黑色棺木由耶稣受难的十字苦架陪伴。让圣殿更加庄严肃穆,让人陡生慎终追远的敬畏。下午1点半,堂内坐满教友。在修女引
智3:1-9;罗6:3-9;玛25:31-46死亡是人类最大的“哑谜”。死亡是我们人不愿意面对,但却不得不接受的令人恐惧的事实。在今天圣教会举行追思亡者的瞻礼,我们一起反省,死亡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