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小孩子懂得信靠他人,知道有人会为他们操心,考虑他们吃什麽,穿什麽等等。这是第一种态度:相信和依靠,像小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那样;知道天主记得你,照顾你,照顾我们每个人。第二个要点是感到惊讶。
这积极的回应就是要我们对主满怀信赖,并将其转化为对他人的爱德,在生活中以宽恕对待弟兄姐妹,将希望和慰藉带给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真情,播撒和平,以热忱、喜乐、慷慨、去吸引人,爱人,并建立共融的团体。
教宗呼吁一种慈悲的精神,指出接纳他人需要我们作出具体的行动,透过一系列的援助和善行,秉持谨慎和善解人意的关切态度,负责任地处理新的复杂情况,有时还必须解决其它现存的诸多问题,以及资源总是有限的境况。
它尤其令人信服的表现是在达卡这里去年遭到残暴的恐怖袭击後,众人同表愤怒的反应,以及国家各宗教人士发出的明确讯息,也就是天主至圣圣名绝不能被用来辩白针对他人的仇恨和暴力。」
祈祷意味着祈求上主看顾我们,给予我们温情,之後我们也应该将这温情带给他人。教宗然後提出了第二个建议。他指出:在天国的花园里不仅仅有一颗种子,各类植物应有尽有,组成团体并不容易。
教宗指出:「为能领受这智慧,我们需要以天主的目光看待事物,以天主的耳朵倾听他人,以天主的心去爱,以天主的价值观去评估事物。」
印度尼西亚警方作出反应是呼吁宽容和尊重他人的宗教庆典。就情况看来,在雅加达,许多购物中心避免摆出一个喜庆的样子。有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没有播放圣诞节报佳音颂歌,以免对他们的活动带来反面的影响。
圣座圣职部副秘书长安德烈阿·利帕蒙席表示,我们无意教导他人,只是多提供一个工具既不是讲坛秀,也不是枯燥冗长的说教。况且,这种说教现在会让教友们逃离圣堂。
圣召需要我们为他人拍照,我们做得到吗?教宗然後重构了门徒在尚未知道耶稣复活前的情形。
我们与人相处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好恶标准来评判人、要求人,而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在给予和帮助时,也是从自己出发,而不想想对方真正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