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殿高耸天花板横梁充满精美彩绘TeresaTseng摄壁画描绘的均为《圣经》故事和基督生平;大殿穹顶中央有个13x7米壮丽而严肃的巨大基督半身圣像,在金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头上光环呈十字形,暗示其赐予生命的能力
他们再次因缺水而抱怨,并且米黎盎(梅瑟的姐姐)也在那里去世。这是一段关键的转折,标志着出埃及第一代人逐步消逝。2.问:以色列人是如何抱怨的?他们说了什么?
在纳匝肋人耶稣身上,慈悲成为活生生的、可见的,且在祂内达到高峰。
今天,“天主教聊城敬纳养老院”为修道者及其父母们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座特别为修道人的父母开办的养老院,环境优美,设备齐全,设有单人和双人套间,属中国首创。
地缘政治必讲亲疏、远近、同异,因此与卡尔•施米特建立在敌友基础上的政治哲学有着内在的相通性,按照他从神学而来的见解,认为一种有关人的“无差别的乐观主义”根本不可能:政治造成了最剧烈、最极端的对抗
乃赫米雅省长和厄斯德拉司祭兼经师,并教导民众的肋未人,向民众说:『今天是上主你们天主的圣日,你们不可忧愁哭泣!』因为全民众听了法律的话,都在哭泣。
在纳匝肋到白冷这段漫长劳累的旅程之后,他目睹了默西亚在马槽的诞生,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参阅:路2:7)。
今天举行伟大的奥迹,基督信仰的信德和望德的基础:纳匝肋的耶稣,被钉十字架者,已经按照圣经的记载,死后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了。
这位曾与若瑟订了婚的纳匝肋童贞女,因圣神受孕生子,就成为教会的图像,因为教会传播福音,是因为她不断由圣神接受福音;这圣神使圣母童贞怀孕。
为答复上述问题,让我们一起来默想福音的三个场景:其一为耶稣在纳匝肋的会堂开始公开传教(路四16-30);其二为耶稣在复活后与前往厄玛乌的两个门徒同行(路二四13-35),最后是撒种者与种子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