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10:15)我实实在在感到这话是多么的真实,但这条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打击、挫折、磨难,会忍受寒冷饥饿、贫穷,但我坚信靠着全能的主会战胜一切,我们是他喜悦的孩子,所以我不再疑虑、不再忧伤、不再胆怯
在他大婚那天,他征得新妇的同意,偷偷溜出家门,把新婚的衣服给了乞丐,自己却穿上了乞丐的衣服,他想做个穷人,以乞讨为生,在穷人中以贫穷的圣善生活见证信仰的美好。
他常在贫穷的苗民茅舍里忍受他们所过的那种艰苦生活。有一晚上,他以一个木盆为枕睡在石床上;另有一次因遇上一阵暴雨,他穿着淋得湿透的衣服过了整整一夜。柏格理从不因艰苦而退缩,他常以石板、木凳及泥地为床。
只有那些贫穷、天真、整天在野外放羊的孩子们能相信并接受天主的福音。
而神修中立的核心就是内在的自由——不折不扣地全随天主的圣意:不拒不求,不惧怕,不拒绝,不期盼,不希望,一切皆随天主的圣意,心里只想着如何利用眼下的处境,或幸运或不幸、或健康或病痛,或富有或贫穷等等来改变自己
3年来,世界各地常能见到教宗忙碌的身影,除了与世界著名政治家交流沟通,教宗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底层民众和边缘群体,由此展现出了一个特殊角色——贫穷者的牧人、弱者的发言人和代表。
我的外祖母于1890年出生在苏北一个贫穷的小山村。11岁时父亲去世,她坚决不做童养媳,23岁时嫁给一张姓人家。结婚后时间不长生了一个女儿。心灵手巧、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的她,深受丈夫和婆婆喜爱。
申命纪15章7至11陈述了天主希望人们应如何对待穷人,其结语是:既然在这地上总少不了穷人,为此我吩咐你说:对你地区内困苦贫穷的兄弟,你应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
因此,1848年他成立了耶稣基督贫穷婢女之家,救助村里的穷人。他的修会迅速传播开来,甚至走出德国和欧洲的边界,传到美洲及印度。1898年2月2日她因血管梗塞而去世。1978年教宗保禄六世将她列为真福。
最后,教宗勉励喀麦隆国民响应天主的召唤,为国家社会缔造修好与和平,铲除不正义、贫穷和饥饿的现象。他更祈求上主降福这个极为美丽、充满前途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