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8年,有耶稣会士白神父一行在欧洲动身前发了愿:如这位伟大圣徒使上天恩赐我们今年内抵达中国,要在那里建一座小教堂纪念这位东方使徒。小教堂于1700年竣工。一百多年后石碑尚存,圣堂倾圮。
多少司铎、修会会士、修女和平信徒,用殉道作出了崇高的爱的见证!即便在我们的时代,也不乏其人。做传教士,就意味着要象善良的撒马利亚人那样,曲膝俯听所有人的需要,特别是穷人和有需要的人。
想不到德日进接上了十六世纪另一位耶稣会士利玛窦的棒,深受知识分子的器重。 次日大会会场从西苑饭店转到北京语言大学进行,论文比较偏重人文方面。
其实,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在经过细致观察和研究儒家文化传统习俗后,认为中国人的祭祖行为属于一种感恩孝道的行为,不是宗教性的,因此,不必将其定性为偶像崇拜及迷信。
入耶稣会话说我的圣召并非要做教区神父,而是从小就想入耶稣会,我把耶稣会所有的圣人传记全部读过,会祖圣依纳爵传,至少读过两遍。但是从读小修院开始,主教从未准许我入会。
在方济各沙勿略的尝试之后,另外25位耶稣会士曾尝试进入中国,却没有成功。但利玛窦和他的一位同会弟兄做了很好的准备,仔细学习了中文和中国的风俗习惯,最终他们设法在中国南部安顿下来。
我感谢天主,他让我这个年迈的教宗能够做到我年轻时作为耶稣会士所想做的事情,因为我曾想去那里作传教士!
8位贵宾应邀参加,分别是:高桂滋军将军之子高斌、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冯钦哉家人冯寄宁、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抗战老兵负责人唐骏、武警工程大学教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蒲元、向阳公司航天工业学校退休教师王让学
从那时起,巴西宗座传教善会定期召集在玻利维亚传教的巴西籍传教士们进行研讨。玻利维亚教会则派出主教团修会事务部代表、宗座传教善会主任及一名主教团成员参加。
信德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士江神父主持了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