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大娘婶子们、大姑大姐们,都来到这里聚会,听陈姨讲城里的事,讲教会的事。
其实,作为有人生经验者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人生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有多少无奈?有多少逃避不掉的事?这些事势必给人心理造成创伤。
圣职部部长也提到告解修和圣事的重要,他强调必须以信德、牺牲精神和牧灵爱心来行这件圣事;以非常慷慨宽大的心胸为信友举行这件圣事,因为天主圣子降生为人,就是为了使我们与天主、以及我们之间彼此修好。
对此,我也有着同样的感受,特别是当书法练到一定的功夫,在书法创作的书写中,在一招一式、一点一画、一疏一密、一虚一实、一方一圆、一大一小、一离一合、一巧一拙、一深一浅中,在一白一黑的世界中体验着人、事、物运动
“那时,耶稣同自己的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民众从加里肋亚跟随了来,并有从犹太、耶路撒冷、依杜默雅、约旦河彼岸、提洛和漆冬一带地方的许多群众,听说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来到他跟前……”(谷3:7-12)“粉丝
老年人往往因大家庭嘈杂、照顾不周而感到心烦,但母亲很快适应了这个环境,她突出的美德是忍耐,不合意的事不生气,照顾不周她能谅解,听到不中听的话权当没听见。而这往往是老人们最不易做到的。
试想想:圣洗圣事;圣召,祈祷,服务,使命,自我牺牲……这一切信德生活的层面,都是天主对我们跨越自我的邀请。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省思“分辨”的主题,邀请人们深挖自己的灵魂深处,好能“认识自己”,即识别出哪些事令我们喜悦,哪些又令我们痛苦、让我们屈服。教宗指出,“一种良好的分辨也要求我们认识自己。
以不同的方式临现于祂的教会内:在祂的圣言中,在教会的祈祷中,因为‘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在贫穷、病弱和被囚禁的人当中(玛25:31-46);在祂所建立的圣事中
答:别人的批评,他从来不在乎;他总是勇往直前,因为他愿意完成天主要他做的事。连这样的不愉快的事也不会令他感到不安。他是一位平静、自由的人,不让任何事务将他限制。唯一的条件是侍奉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