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亚当的后裔皆为同胞,路3:23-38;10:25-37,罗5:12-21。)
1989年,当时的罗国辉神父等都在上海佘山教书,他们在那边做了第一台中文弥撒。后来金鲁贤主教意识到真的需要中文弥撒书,就请罗国辉神父帮忙编纂。罗神父在征得当时香港教区胡振中枢机的同意后就开始做。
教宗在弥撒讲道时,从当天第一篇读经亚巴郎受试探祭献独子依撒格谈起。他强调:「我们能够想象他和他儿子心里的感受」,不过,「天主愿意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不但为人而言约束太多,警察也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越从法律中找漏洞,法律越多,于是警察也越多。当大家都很自然地遵守规则,你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人民的公德心。
这幅圣像的神妙灵思乃是源自亚巴郎和妻子撒辣在玛默勒橡树林那里,对三位陌生人的殷勤款待(创18:1-15)。
耶稣所言的劝勉人背十字架就是要我们接受痛苦,因而他说:“谁若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不配作我的门徒。”门徒自应肖似师傅,“做首领的怎样,作肢体的便该怎样。”
此时我又想起天主对亚巴郎的许诺,撒辣年老怀孕生子,在人看来办不到,但在天主没有办不到的事。全能者在我身上显示了奇能,正如圣咏上所说:“上主赐我如此宏恩,我将何以为报。”
发扬教会的博爱精神,以基督的胸怀和关爱服务社会人群,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学,借此生活见证,使福音广传,荣主益人。”
神父以当天选读的《依撒意亚先知书》和《若望福音》的记述,阐述了耶稣苦难的意义。
诚如亚西西圣方济各所言,唯有透过见证天主对世人的爱,对话和宣讲才会发生。我们应当顺从圣神,在生活中和宣讲时,「不抱持征服者的心态,切莫劝人改教,或者积极地反驳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