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生活中,与婚姻生活并存的是独身生活,尤其是修道生活(又称奉献生活,即神父、主教、修士、修女们的生活),这是一种源自圣经与教会传统的特殊生活方式。
1951年1月13日,高天予修士晋铎。晋铎后的16年内,他出任修院修生督学,宝血会初学院牧灵工作,兼任教于山顶仁伯爵医院附设之圣辣菲护士学校,专授护士伦理。
在教区安树新主教和神父们大力号召,市统战部、宗教局全力支持下,教区刁立刚、王立茂两位神父带领修士、修女、教友组成了一支30余人的“学习、弘扬长征精神”的徒步队伍。
在一周前的喜乐主日,我曾与修士们在举祭时分享讨论过这个亘古而又现实的难题。每遇灾难,都会留下难愈的创口、无尽的伤痛,此次疫情也是如此。
我在上海佘山修院当修士时,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给家里写信。后来刚开始在陕北工作后,几乎两个多月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到堆子梁工作后,很少很少给家里写信。我也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道理。
学生,为感谢天主而努力学习;工人为感谢天主而努力工作;农夫为感谢天主而积极耕耘;修士修女、神父主教为了传扬福音而忠信尽责,带领教会;每一位教友为了敬主爱人而善尽责任,传扬福音。
特别学会了默祷,成为一名旷野中的隐修士和静观者。巴特里爵,昔日与群羊朝夕相处的牧羊人,后来竟成为一名真正的伟大善牧——在爱尔兰这片绿草如茵的牧场上牧放天主的“羊群”。
在主耶稣身上、在父母身上、在为了他人的健康和幸福而辛劳的神父、修士修女、医生护士、普通的劳动者身上……我们看到充满活力的生命。
想到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线上去表达友爱精神,但如果去了墨西哥不到瓜达卢佩圣母朝圣地,那是一场灾难,可能会爆发战争……。今年的拉丁美洲之行主要是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让我们听一听早期的一位旷野隐修士是怎样说的。他是六世纪北非洲的克里马库斯隐修士(JohnClimacus),他在论及灵修生活的论文中这样写道:你不要设想能通过直接和淫欲交锋就能战胜这一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