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认为人是祈求者,上主天主是“有求必应”的应允者。
181名慕道者手持蜡烛迎来“新生命”在这181名新教友中,绝大部分来自非奉教家庭。从年龄上看,4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80℅。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0℅。从性别上看,男85人,女96人。
这技巧高明的「撒谎者的父亲」(若八44)的策略,就是以假乱真,使用狡猾的手段及招致危险的诱人方法,进入人心,使之充满虚假错缪却深具吸引力的论调。
前些年,唐金龙老师不但是信德报的热心读者,也是热心公益的爱心奉献者。作为早期的进德之友,进德公益许多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位爱心老人的圣名。
这让我在最愤怒、最不理智的、最冲动的时候,不知所措。我承认,这是我的错,不管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最初的对错是什么,这都是孩儿的错,请父亲原谅。
也是岗位做奉献,劳动最光荣的盛节。更是汗水苦凝终不舍,一生大义聚辛劳的奋进情节。劳动者幸福,源于滴滴流淌的机器轰鸣和桑田耕种。
他们逃离贫穷和冲突来敲我们的门和心门,恳求援助。让我们祈求上主,使世界上所有父母亲和教育者以及整个社会成为接纳和爱的工具,如同耶稣那样去接纳和拥抱最弱小者。
1946年,她在前往印度大吉岭的火车上听到了一个清晰的声音:“你要放弃一切,跟随祂进入贫民窟,在最贫穷的穷人中去侍奉祂。”德肋撒修女说:“我知道这是祂的旨意,我必须听从和跟随祂。”
《新闻周刊》(Newsweek)专栏作家乔·克莱因(JoeKlein)最近指出,天主教学校“在教育那些来自于状况最糟的民族居住区的最贫穷的黑人及拉美裔学生方面,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
为能向参礼者表达出这仪式的全面意义,教宗方济各认为修改《罗马弥撒经书》(300页11号)的礼规,实在有益;即把「被拣选的『男士』由辅礼人员引领……」改为「那些自天主子民中被拣选者,由辅礼人员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