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门徒中有传道员、堂管组成员、圣经小组骨干、乐队成员、爱心组成员(包括义务门诊人员)、探访组成员以及为堂口做各种工作包括杂务的人员和为教区的各项基本建设出钱、出力的忠诚信友。
在教会层面,雷鸣远神父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精神,德兰修女爱,直到成伤的精神,以及在牧灵福传中不计其数的神父、修士、修女,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不谋利,只为弱者、穷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放弃自己优渥的生活和前途
几年来,在她言传身教和富有爱心的感召下,众多兄弟姊妹走进了教会大家庭。在平安夜联欢晚会上,海勃湾堂区女子歌咏队、中老年合唱团、老年秧歌队清一色的女教友们欢聚一堂,用优美的歌声欢快的舞姿赞美光荣天主。
我们举行弥撒时的渴望,和基督在加尔瓦略山牺牲时一样:就是要带领人类以爱心达到天主永恒的荣耀。当我主——无辜的受难者,藉着司铎的双手,降临在祭台上,让我们养成习惯,以真诚的态度和他说话。
为了回应时代的要求,批准建立了圣心蓓蕾编辑部、教区网站、天吉社会服务中心、爱心之家等服务机构。这些组织机构的建立,推动了教区的发展速度,为福传和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肋撒修女关注穷人同时,由于德肋撒修女有着天主一样的爱心,人们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天主的荣耀,她也被称作“加尔各答的天使”。修女曾从阴沟里救起一个人,当时他的半个身体都被蛆虫吃掉了。
爱心小组教友们效法圣母,圣化自己,影响别人,热心为他人服务毫无怨言,这对我们是一种很好的引领。非常有幸,胡贤德主教来沈家门堂,第二天的早弥撒由他主祭。
一次,有人问德肋撒嬷嬷是如何做好那么多事情的,她回答说:“我们谁都不能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最大的爱心做成一件小事。”她说,为一个目标去工作就是幸福。
印度的穷人是有福了,有这样的素手圣人做榜样,感动全世界有良知、有爱心的人,他们成群结队地从欧洲、从美国,从四面八方来到印度,抛弃自己原本优裕的生活,投身到印度穷人中间,为他们救死扶伤,形成了一支侍奉穷人的国际纵队
堂区要求,每个福传组都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在小组周边郊区,开辟1-3个福传点,定期派出2-5人的宣讲小组进行宣讲或做爱心奉献,创造宣讲的条件。开辟福传点确有困难的,由堂区派出福传骨干进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