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是驱散恐惧与焦虑之黑暗的光明日子。祂是人们可以相会、对话,尤其是和好的和平日子。祂是欢欣喜乐的日子:一个为弱小、卑微者和全民族的「大喜乐」(参:路二10)。在这一日,救主耶稣由童贞玛利亚诞生了。
渐渐地,金若翰患了轻度抑郁,失眠、焦虑,使他倍受煎熬。此时,为了逃避,他想到了做志愿者,然而父母坚决反对,总觉得儿子在北方做志愿者太辛苦,又担心没人照顾。
但是可以有例外,像教宗庇护十一世于1937年用德语发表的通谕《在焦虑中》,此通谕由慕尼黑主教富尔哈柏笔录,并经梵蒂冈国务部长帕切里枢机主教修改,帕切里枢机就是后来的庇护十二世。
梁太最近写信感谢教区及堂区为伤亡者及家人献祭,表达关怀支持,但我却回信给她说,我们反该感谢她全家人,因为他们活出了香港人引以为傲的高尚情操,尤其是梁太本人在丧失了丈夫和两位女儿后,又在朝夕期待儿子Jason康服的焦虑中
阴面对天主爱的体验:自己的模式是容易焦虑、紧张,在跟主表达时,发现原来我生命中的脆弱部分与我原是一体,我需“存留”其中,体会主的接纳、认定和欣赏。祂爱我现在的样子。
经常阅读可以安定内心,更有内涵,免于肤浅的认知和焦虑的心态。给家人树立明确的道德里程碑,画下清晰的界限圈,让家庭成员明确是非,少走弯路,树立健康人生观念。
刚开始,我还忍让着,可时间长了我也忍不住了,开始变得焦虑,多疑,烦躁不安。我开始歇斯底里的和他吵架,每次吵完架他都开车出去,把我和孩子扔在家里,有时候几天都不回家。
以下是我们最为关注和焦虑的几个问题。一、传教的崛起并不取决于凭空的幻想或者意识形态式的社会分析,而是与坚信耶稣基督有密切的联系。基督才是教会传教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愿上主安慰那些受害者的家人,尤其那些在焦虑地等待着自己亲人消息的人,求上主确保他们能得到安慰和希望。愿复活之光照耀我们的心思和转变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生命的价值,必须要被人聆听、保护和爱惜。
(参阅:路廿四13~53)我们可以像门徒们一样,与祂分享个人的焦虑、忧愁与失望,然后听祂说话,祂的话启发我们和温暖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