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泪水既有景仰,更多是悲痛的感动。人人都是发自内心地悼念我们的英雄,只是眼泪纪念多了些悲伤、苍凉和无奈。在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种不吉不利之兆,是一种忌讳,于是人们尽力避讳直言死亡。
相依为命的老伴依搦斯,于1999年4月1日离我们而去世,使我悲痛不已。她善良的一生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老伴从小生活在农村,一直到七十年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在盛大的葬礼之后,她的三位兄弟举办了记者招待会,并且在会上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出乎意料的是信中没有一句诅咒、漫骂、发怒的句子,字里行间反而充满了对对方家庭不幸的同情和安慰,并对卢刚父母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深表理解
此情此景,实在令人悲痛惋惜。我们教会常习惯地把领洗早晚分为“老奉教”和“新奉教”,现在又有人把这些老奉教的子女丢失信仰的叫做“新外教”,意思是重新出现的教外人。
我带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悲痛给家里拨通了电话,我的父亲、母亲、妻子顿时哭成了一片。在绝望中,我抬头望天问天主:“天主啊!你的仁慈在哪里?”
母亲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更加倍地念经祈祷,强化自己的信仰,除每天望弥撒外,拜苦路,念玫瑰经,诵已亡日课,看圣书,默想……日子一长,厚厚的《默想全书》的内容,她基本可以背出来。
上主见人在地上的罪恶重大,人心天天所思念的无非是邪恶;上主遂后悔在地上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
教宗向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伤者和亡者家属表达悲痛、哀悼和关怀之情,谴责这悲惨的袭击事件说:「这个残忍至极的暴行令我们惊慌失措,叫我们自问人心怎能设想和实行如此恐怖的事情;这事件震惊了法国和全世界。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仍有许多人民因战争而悲痛受伤。人们并不总是明白战争会损害世界,留下痛苦与仇恨的後遗症。在战争中,其实人人都是输家,连战胜者也不例外」。为此,各宗教信徒祈求天主赐予世界和平之恩。
2007年5月,我的先生蒙主恩召,使我陷入极大的悲痛和失落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反思后,我觉得要学习新教友的文字福传精神。信德的老师也鼓励我多学习、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