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的复杂和艰难以及人生理想的难以实现,真善美的难以追寻,也使得人到宗教信仰中去寻找慰籍和寄托。正如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圣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这是我们的问题,也是今天福音中厄玛乌两个门徒的艰难处境。他们寄予拯救以色列厚望的耶稣死了,他们的希望也随之灰飞烟灭,他们要离开那使他们伤感和失望的地方。
耶稣体谅福传工作的困苦艰难,祂希望福传的人能够受到好好的接待。因此,在今天福音的最后,耶稣提到对门徒的款待:凡是认同基督徒的价值,并接待福传的人都有赏报。
祈主助佑圣座神长渡过这个失去先教宗的艰难“空缺期”,并赏赐参加选举会议的枢机们智慧和恩宠,选出上主所中意的新教宗来带领普世天主子民。
历史背景:这是对读者现实的一种提醒:他们虽感艰难,但相比殉道者或基督所受的苦,还远未“抵达流血之地”。在第一世纪初期,尽管犹太基督徒已遭排斥,但还未普遍遭受大规模屠杀,这种话语既是提醒,也是激励。
真福比尔·乔治·弗拉萨迪(1901-1925),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经历了许多考验,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深深伤害他的情感生活。
人类经历了战乱的摧残,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的监狱里写下了一封信。信里写道:真正的和平不应仅仅是没有紧张行为:它也应当是正义的。
明末清初,中国回族等族伊斯兰教经历了第一次教派分化,在传统的格底目教派之外,产生了虎夫耶、哲赫忍耶、嘎的忍耶、库布忍耶这4个苏非主义门宦。
在某意义下,圣体年就好像综合的一年,是过往一切经历的顶峰。为善度这一年,可作的事情实在多不胜数,我只想提出一些反思,以帮助大家采取富有启发性和有效的行动。
刘远说:经历了不好,才知道什么是好,在每一期慕道班结束,看着那些新领洗者宣誓,我都会热泪盈眶,我特想走上前去对他们说,你们的生活将从今天发生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