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之所以有今天,是西方传教士们远渡重洋、不辞万苦来到中国,以汗水播撒信仰的种子,以生命见证福音的大爱的结果。
他安慰我们的温和来自他的慈悲,来自“进一步”接纳他的恩宠,它允许我们在使徒工作中前进,支撑成功和失败,怀着纯朴的心喜乐,变得温良和忍耐,常常再开始和再出发,向他人张开双手。
一、经文背景简介《路加福音》第15章被称为“慈悲三部曲”,包括三个连贯的比喻:亡羊比喻(15:3-7)遗失银币的比喻(15:8-10)浪子回头的比喻(15:11-32)这些比喻都回应了法利塞人和经师的责难
中国抗战时期,曾有一位英国女传教士格拉蒂丝·艾伟德(GladysAylward)来到中国某地开设六福客栈,后救助百名孤儿前往陕西扶风,此故事后被搬上美国电影银幕,影响很大。
很多学者都提到应该用中国的资源进入基督宗教的研究,研究本地化的神学教育或者本地化的基督教神学,传教士汉学是一个通路,一个大的资源库,有必要作一个比较深入的追踪研究。(摄影:蓝希峰侯志华)
那个时候新教的传教士也开始去各地传播福音,而毕尔麦尔相当仔细描述在拉丁美洲、阿斐利加(非洲)和亚洲的传教工作,也是按照上述四个阶段讲述欧洲以外的传教工作。
2、让基督走向天涯海角中国教会的传统,神父是专业传教人员,是传教士,是为信仰服务的人,但平信徒是否就没有传教的责任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那个时候,那位长着大胡子的外国传教士非常开明,姥姥还当过女孩子们的体育班长。姥姥喜欢种花,把小院子侍弄得就像一个小花园。
耗时三年心血,自编自导自演,足迹遍布欧、亚,所摄制的纪录片追忆沙勿略,借由朝圣青年的体验,追忆一位16世纪传教士的故事,于1996年荣获国际多媒体协会第18届AMI大展铜牌奖。
时至今日,当年传教士们所遗留下来的祈祷文,教友们仍在诵念着,藉此传递着他们的信仰,并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