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铎荐自2002年24期《读者》)
1867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建造了一座六角亭,每边长各十一尺,高十尺,亭顶上一十字架,亭内供有圣母像,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佘山小堂和“进教圣母像”,该像是由中国刘必振辅理修士摹仿巴黎
终于他立志为宣扬天主教而抛弃了个人的地位和财产,弃俗修道,进了耶稣会,并晋升铎品,成为当代的天主教神父。他也来过上海的佘山修院作访问演讲。
该堂为市区教友较为集中的一所圣堂,现为总铎座堂,有常驻神父4位。圣伯多禄堂平日安排两台中文弥撒,周六和主日除中文弥撒外,还举行三台英文弥撒。
傅铎摘自5/30《文汇报》略有删节
过去的传教节庆典曾先后由教区层面发起,或总铎区等地区层面筹办,麦神父指本年由教区主办的意义其中能带出教会的整体幅度,并展现信仰多元化;本年活动地点选址能容纳二千多位观众的伊利沙伯体育馆,是要帮助参加者聚焦于舞台之上
信德网讯2019年1月1日,在新年第一天,浙江温州总堂区在南门教堂多功能厅举办为期一天的堂口服务人员灵修培训,由总堂、南门、西门、东门各堂口读经员、辅祭、送圣体员、主日学服务人员、修女及来自永嘉铎区南溪堂口
在司铎的铎职上只要想到说到,就会做得更好,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他们能够忠实于圣召;他们的铎职能饱含造福整个教会的丰富灵修硕果”。
谈到司铎年,教宗希望每一名司铎能够“确保得到稳固的培养教育,而且不仅仅限于接受培育时期,而是贯穿其全部司铎生活”的培养教育;而每一名司铎“能够有机会深化铎职生活以避免热衷活动主义”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