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营的六姐妹瞅准时机,于2003年8月22日(周五)的下午,结伴来到古寨,就在这天上午,老刘二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全家正沉浸在喜悦中,这可是个好机会,闫增荣大姐灵机一动,赶忙对段毓平说:“你先唱两首祝福歌吧
谁会相信我曾经着舞衫、执歌扇、倾倒一时啊!”乾隆进士倪余疆针对她的人生写了一首感旧诗,诗云:“落拓江湖髩欲丝,红牙按曲记当时。庄生梦蝶归何处?惆怅残花剩一枝。”这首诗就是写俊官由繁盛而衰微的身世的。
修院教务处要求论文字数一万字左右,修女写的题目有的是关于传教方面的,如中国神父周文谟在韩国的传教;有的写生命伦理,如安乐死;有的写圣经方面,如《迦拉达书》的福音与使命;有的写梦与灵修等。
共议性的教会的三个优先议题:共融、使命及参与B1.散发光芒的共融B2.共同承担履行使命的责任B3.参与、管理和权柄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工作项目表简介B1散发光芒的共融B1.1爱德服务、投身于正义和守护共同家园等工作,如何在共议性的教会促进共融
正当梵蒂冈设定新域名的界限之际,宗座拉丁文学院院长伊万诺.迪奥尼吉(IvanoDionigi)十一月八日表示,他仍在斟酌如何以拉丁文说「推特」(Twitter)。
据说,西洋饼“薄如楮,大如碗”,食者皆“诧为殊味”,觉得新鲜惊奇。
如天主经,是出于如下两种考虑。其一,清末交通不便,国人受地域所囿,语言交流少,多用方言。
堂里书柜摆放的供教友们在堂内公用的《公私诵》、《圣教歌选》、《火焰燃烧》等日课、歌本,由于使用时间久了,好多都支离破碎了,几个月以来婆婆每天带回家几本,用胶水、胶带、订书钉、针线缝补好后再拿回到堂里来。
这首被称为福音前欢呼的歌,是由李振邦神父(已故)于1970年谱曲,唱遍了中华教会、神州大地。这首所谓的福音前欢呼虽然传唱了40余年,不知是否有人曾怀疑其规范性?它是真正的福音前欢呼吗?
还有许多教外朋友踊跃的参与进来,与教友同歌共舞。苏神父铿锵有力的语词,让许许多多的人深受感染,他们对天主教的认识排除了故有的误区和疑虑,也感受到主爱的伟大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