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礼仪的福音中耶稣谈论洁与不洁:这为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论题,因为它主要与遵守礼节和行为规则连在一起,为阻止任何被认为不洁的物和人所污染,一旦发生马上要消除“污点”(参阅肋11-
3.正如我在《家庭》宗座劝谕中表明,离婚后再婚的人不可领受圣体,因为「他们的生活地位和处境,客观地违背了基督和教会的爱的结合,这爱的结合正是从圣体圣事中表达和实现出来的。」
宇宙是一个开放和相互交流的系统。(第79段)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由同一天父所造;我们全由无形的联系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宇宙大家庭和一种崇高的共融,这促使我们彼此要有神圣、慈爱和谦卑的尊重。
圣保禄是第一个这样写的人:他所宣讲的福音和团体所接受的福音,并且他们所坚守的福音,与宗徒所领受的福音是一样的(参格前15:1-3)。信仰是被接受和传扬的。
谈到教宗于3月19日上午的就职大典,隆巴迪神父首先列出了参礼人员,这项礼仪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因此在大殿前石阶上的贵宾,眼望大殿,左边是不参加共祭的总主教和主教们以及其它基督信仰教会和团体的代表团。
很多人也许已经淡忘了那一幕幕伤痛的画面和感人肺腑的救灾场景,但对在灾区一线服务的来自中国内地的修女们来说,许多因地震而来的一系列伤痛故事和感人事迹却仍然每天在她们身边发生着。
「战争和冲突的痕迹」压迫著人们的「记忆」,带来切肤之痛,「使得人们,尤其是最贫困弱小的人饱受冲击」。羞辱、排斥、哀伤和不义等,造成许多无辜者深受其害。
让我们接受祂的宽恕,让我们与祂和好吧!这就是我昨晚在圣伯多禄大殿开启禧年圣门的意义:圣门代表耶稣,代表向所有人敞开的救赎之门。耶稣是慈悲的天父在世界和历史中打开的门,好让我们都能回到祂身边。
首批应邀为和平耕耘的人,正是那些东方的弟兄姐妹和他们的牧人。他们有时在绝望中怀抱希望,留在那里,留在出生地,那自起初就回荡着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地方。
教宗首先指出教会张开双臂接纳众人,尤其是那些设法离开艰困生活环境和各种危险的移民和难民。教会蒙召在世界上传播接纳和关怀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把任何人看作是无用、不适合或该当丢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