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正像是圣经出谷记描述被梅瑟带出埃及的犹太人一样,虽然在埃及有奴役和压迫,但有肉吃,在通向自由的路上,尽管有天降的“玛纳”,可是很单调,也没有肉吃……正像我们现在一样只知贪图世俗和一时肉身的满足
耶稣再一次用饱含激情的目光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听众,无声中作了一个思想上的交流,然后开始了新一天的课程:“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五3)。
这是一位女性,耶稣治好了她的血漏病(参阅:玛九20-22)。她穿过人群,走到耶稣背後摸祂的衣襟,因为她心里想:只要我一摸祂的衣服,我就会好了(21节)。这妇人的信德真大啊!
在工作的桑志华神父他还发现了纳玛象的牙齿化石和一些破碎肢骨。那是在一次暴雨后发现的。
在耶稣复活死人时(若11:17-44;路7:11-17;玛9:18-26),我们发现他对死亡有着掌控的能力。
(玛25:45)爱培坊欢迎一切的捐献:衣物与日常用品。当然,最困难的就是运输费用!第一个年度,爱培坊寄出了250箱衣物。我们是怎样安排运输的?
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
(玛18:21-22)你们一向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却对你们说:不要抵抗恶人;而且,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
有一次耶稣带门徒们到撒玛黎雅传教,撒玛黎雅人不接待他们,若望、雅各伯非常生气地说:主,你愿意我们叫火自天降下,焚烧他们吗?耶稣斥责了他们(路9:54-55)。
茶马古道的石板上两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道旁的玛尼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各族箴言,欲说风尘。那些曾经因茶而生存而致富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已远离人间,再没有欢乐,没有喜悦,没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