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哲人说:当一个人遭遇到不能逃脱的痛苦时,他等于得到一个最后的机会去实现最深的苦难意义。
我们必须在自己过着舒适生活的同时,想方设法改善那些穷困潦倒衣食无继者的生活状况,而在自己一帆风顺的时候,绝不可忽视邻人的困难疾苦,当他们陷入苦难时,我们的同情怜悯救助往往会起到雪中送炭而事半功倍的特殊效果
传来孩子们啼哭的声音,修女们抱起孤儿、照顾孤儿的温馨温暖画面展现眼前,一位昔日的孤儿、今日的耄耋老者缓步走到舞台中央,娓娓诉说着自己在修女姑姑们的关爱下,从孤儿到知识分子的感人往事,是天主的圣爱,是修女的关爱,让他在苦难中获得新生
祂藉着苦难的标记,慈悲圣爱的创伤,吸引我们走上祂的道路——生命的道路。今天,祂也背负着我们如此众多受到各种罪恶压迫的弟兄姊妹。
,天上母亲的崇高地位虽然与天主的额外拣选有关,由始孕母胎便未染原罪而满被圣宠,但也与她自己的圣善克修、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其最大的德行就是承行主旨,全随天主圣意,诚信坚望、卒世童贞、谦逊服从,分担耶稣苦难
我想,这其中有她对天主深深的爱与感恩,有她对苦难深切的感悟与感触,更有她一次次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把灶台当祭台的艰辛与不易……擅长烹饪的台湾姊妹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为教会服务
耶稣允诺赐予人类的宽恕,在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得到了最大体现,他在苦难时宽恕了钉他的人和右盗,那么我们能够确信,只要我们恳求他的原谅,他必定也赦免我们所犯的每一个过错;即使是重罪,他也宽恕。
谈神父说:「现代人都逃避受苦难,但圣福若瑟神父不怕受苦,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作了很多牺牲,来到陌生地方传教。这种传教的心火,是出于爱。」谈神父还指出,圣人来到中国后入乡随俗,穿载成中国人模样。
每一处都立有石碑并刻有耶稣苦难的文字说明。十字山顶即是苦路的第十四处。一副高大歪斜的木头十字架象征着耶稣被钉的痛苦,一旁散落着多年前标有数字的半截十四处苦路十字架。
临终前,他特别感谢上主赐予自己生命中的三大恩宠:认识了基督领洗进教、成为一名慈幼会士,他更把患上癌症当作天主赐予他的恩宠,可以一同分享主耶稣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