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救恩史上,我们看到了亚巴郎的榜样:天主召叫他离开他所熟悉的世界,与主一道踏上了一条探险的征程(参阅创12:1-4)。
刘定汉主教(图右)祝圣年轻神父杨全恩副主教(沧州教区):从教会开放以来,老主教为教区的建设呕心沥血,使教区得以重建。
对这位神父来说,宣讲救恩的喜讯,已成了他信仰的一种本能反映。
主恩浩荡众志成城建圣堂“若非上主兴工建屋,建筑的人徒然劳碌”。
他的希望和期待体现在日常的耐心中,他不顾一切,保持醒悟,直到最后他的眼睛看到了预许的救恩。教宗接着说,西默盎的耐心是天主耐心的一面镜子。
因此,有一种友好的悲伤,会引导我们走向救恩。想想这个比喻中的荡子:当他堕落至深渊时,他感到非常痛苦,这促使他幡然醒悟,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参路15:11-20)。
如今正是悦纳的时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时日”(格后6:2)。因此,没有必要将今天与过去的其他愿景相对比。仅仅重申已有的宗教信仰是不够的,这些信仰无论多么真实,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抽象。
[1]参H.Mühlen《神秘人物—帕德博恩》1967年:意大利译本罗马,1968年,575页。[2]《路加福音注疏》,第18段(《希腊基督徒文集》GCS49,第227页)。
,对救恩乃史亲切的吁请,因为先知用它来宣布默西亚的到来(参弗3:14;岳2:21-23,则9:9)。当流亡之日结束,天主让祂的子民感受到祂生活与动态化的同在时,祂向他们发出喜乐之邀请。
他们认识到这才是有待迈出的步伐,唯有使用他们的“母语”,基督救恩的宣讲才能抵达每一个人类团体和每一个人。教务会议的神长们跟随如利玛窦神父那样的伟大传教士们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