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我的两个妹妹也嫁到黄果树街上尹姓的家族,也都是老教友家庭。我相信这不只是巧合,我们再次踏上了高祖所走过的足迹,许多想都不曾想过的,上主已做了安排。
先后参加了信德文化研究所主办的2009年依纳爵灵修讲习班、河北神父1995届同学毕业十年聚会等活动,并回到阔别已久的信德之家,看望了“信德”、进德公益和进德老年之家的同事及老人们。
不过,从村里的老教友对他的一致称赞中就可以看出于神父确实堪称一位好司铎。
现在各教区的刊物杂志如雨后春笋涌现,也是凭着这种精神的激励,一大批文字福传者如:梅乘骏、张多默、张公显、刘文锦等年逾花甲、古稀的老人们为教会报刊辛勤耕耘,并且至今仍奋战在文字福传的岗位上。
如果他耐心地等在告解房内(好似我见到的这位老神父,他把告解房扩大,以便可以在你们伸脚做运动),教友会来的。如果他以耶稣的心来听告解,对可怜的罪人特别关怀,教友会蜂拥而来!
当时,我们住的自然村教友还不足100人,老人们传说,我们的村子只要超过100人就要死人了,人口马上就得下降,我想一定是那时候的卫生条件太差了的缘故吧。
当时因病不能动弹的白柳枢机(每天)要(坚持)做康复训练,这就意味着这位一直领导教会团体的老神长要遵守由别人定的规定。”
通讯员们正在进行分组讨论已先后五次与会的内蒙古包头老通讯员王崇喜教友看到了几年来分享交流会的变化,他对此次侧重于文字福传特别是教会新闻写作的培训深表赞赏,他说:通讯员队伍不断扩大,新面孔不断涌现,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我出生于四世公教家庭,姊妹六个,母亲渴望先生这个大女婿能领洗入教,给其他人带个头,做个榜样,可是一直未能如愿,老人在1992年遗憾地走了。
他又表示,双方交换意见时没有触及中梵关系,祇有简略地谈到大陆老主教的退休问题。出生于澎湖的洪总主教至今未曾到过大陆。他对天亚社说,祇要有实际需要,他可以赴大陆与教廷承认的主教和其他教会人员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