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特稿:修女院里的一场特殊婚礼
2012-09-06

1996年,由于孩子越来越多,黎明之家尝试开展了家庭寄养的养护方式,使孩子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顾,修会对有需要的寄养家庭给予一定经济补贴。

此爱绵绵无绝期
2008-01-16

因为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曾经因为生活的艰辛,因为受辱,生活艰辛的打击,投井自杀,是天主救了我,那时候不知道是天主的恩典,以后的生活由于在上学的过程中接受无神论的教育,也背叛过天主,对天主没有半点的信心

在音乐中与主密谈
2011-10-13

这可能说明教会的修院陶成教育当中,继承教会传统音乐做得不到位,对于音乐方面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也还不够重视,音乐教育师资与设备较缺乏。

耶稣到底是谁?
2022-12-23

祂在众多跟随祂的门徒中召集了十二位最普通的,且大多数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渔民而成为“宗徒”,为了将祂的救恩福音带给天下万民。

教宗与教廷首长互致圣诞问候时的讲话
2024-01-12

这一切教育我们聆听他人,在我们中产生默观的静默。我们在祈祷中学习默观,跪在上主面前,不但是肢体,更是用心来下跪!这也适用于我们教廷的工作中。

观点:从美国天主教神职及修道圣召的演变看今日的中国教会
2012-11-15

今天的天主教修道院内的生活与运作方式不但与两千年前在加里肋亚湖边的那所十三人小修院大相径庭,而且与第三世纪末出现在埃及和叙利亚一带的旷野中的隐居士们(如圣安多尼)、中古世纪时出现在欧洲各地的隐修院(如本笃会、克吕尼会、加而默落会)、十六世纪后出现的以传教为宗旨的修会会院(如耶稣会

文摘:英国女传教士在山西
2013-04-02

她留给熟识她的人的印象是——不起眼、缺少教育、普普通通(《艾伟德与内地会》)然而,历史证明她的内在品质却异常超人。

从刚恒毅的五点主张谈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地化
2012-02-14

直到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重新在北京叩开明王朝大门,天主教信仰才真正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开花、结果,再未断绝。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敞开,大批传教士得以进入内地传教。

北京:北京世园会迎来“梵蒂冈国家日”
2019-09-19

1958年3月11日,他进入了耶稣会。在智利,他完成了人文学科的研究,然后于1963年回到阿根廷,就读于圣米格尔的圣若瑟大学(ColegiodeSanJosé)并获得哲学学位。

儒者陆征祥
2006-11-10

(一)“教育以栽成我者吾师也”  1892年,陆征祥随许景澄出使俄德奥,此后四年一直于许门下“学习外交礼仪,联络外交使团,讲求公法,研究条约”;许也着意栽培,不仅培养训练其作为一名外交官的基本技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