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望囚犯并为他们主持弥撒时,不去触动他们的伤痛,却又用希望一词作为鼓励他们悔改重生的动力;他走入穷人时,态度和蔼亲切,毫不做作;他接见青年信徒时,话语中充满鼓励和希望;他回答提问时谦和、机智而不乏风趣,却不逾越自己的信仰宗旨
四旬期始于圣灰礼仪,「却带我们通往逾越节守夜的火焰,使我们在圣墓中发现耶稣的肉身并未化成灰烬,而是光荣地复活」。
逾越三日庆典,今年它对我来说将是更加特别。”
那些在逾越节清晨去基督的坟墓傅抹祂身体的妇女门徒教导我们,“透过为耶稣作见证而与祂相遇”。教宗方济各在星期一的天皇后喜乐经祈祷中强调这一点。他要求我们将这一教导珍藏在心中,并关注这些女性的勇气。
这段期间,我们纪念和庆祝真光(救主)已经来临,圣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们中间;他来是为拯救处于黑暗和死影下的人们(即逾越奥迹的开始)。
众所周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表现的是主耶稣在逾越节前的晚餐;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都取材于《圣经》,成为罗马教堂的经典雕塑。
实际上,在逾越节之前,他们还充满热情,认为耶稣将彰显祂的大能,但节日却成了他们生命中最悲伤的一天。耶稣於是展开了祂的希望疗法。教宗说:在这条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一次希望的治疗。谁来治疗?是耶稣。
他们以祂的名义重行救赎人类的祭祀,为祢的子女们准备逾越节的盛宴,以爱德领导祢的神圣子民,以善言养育他们,以圣事再造他们。他们为了祢,及弟兄们的得救,而努力效法基督,并坚定地以信德及仁爱为祢作证。
战胜自我、牺牲自我,提升人性向天主性的逾越以彰显教会的神圣性。(1)为福传事业作准备。保禄在阿剌伯旷野隐修3年,准备5年。启示我们走圣召道路要不断增强毅勇、悟性的道德品质,精通民俗礼仪和适应多元文化。
“无酵节”:无酵节(逾越节的一部分)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庆之一,纪念天主带领以色列子民出埃及。这时耶路撒冷聚集了大量犹太人。灵修启示:这段经文巧妙地与耶稣的受难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