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式教堂的新意是雕刻,由于教堂是隐修士祈祷和信友敬礼的场所,因此雕刻家们关心的不是技术方面的完美,而是教育目的。
教宗尤其强调年青一代接受全人完整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今天,要使男女青年在家庭和在社会各层面上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只靠技术和科学教育并不够,更需要以人道和伦理道德价值为基础的教育为重。
对西方教会教宗则说:“欧洲和北美的教会激励国人克服自私自利和技术至上的观念,促进公益,尊重脆弱的人,尤其是尚未出生的胎儿”。
必须认识到人的局限,要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诸如技术的边界和欲望的边界。对于个体来说,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必然意味着失去生活的根基、价值的底线。
林神父为大家介绍了慈幼会儿童中心及技术培训中心短片,分享贫苦孩子得到协助而改变的个案,提示教育工作者要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成为心智与体能健全的良好公民,给予孩子家的感觉,以爱心、耐心及恒心培育学生
科学和技术的欧洲,文明与文化的欧洲,同时也应该是向超性事物及友爱其他大洲上弟兄开放的欧洲,是向生活的真天主、生活的真人开放的欧洲。
但此事故显示这并不可能;完美的技术体系是不可能有的。所以,我和其他日本主教开始重新思考这问题。我想从基督徒观点就这方面写点东西。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许多文告中提到,在利用科技上,人类要慎而为之。
以烫金技术印上「我渴」二字具备双重意义:这句话不仅是德肋撒修女的座右铭,敦促她服务穷人中最贫穷的人,不求回报;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是天主圣言。
四旬期文告接着指出,那种狂妄也能表现在社会和政治上,如同20世纪的极权主义,也如同今天的划一思想和技术至上的意识形态,它们妄想消灭天主,把人贬抑为可以操纵的群众。
倘若我们把计划、技术和结构置於中心,奉献生活就失去了吸引力,不再宣讲,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根基。此外,教宗也提醒奉献生活既是天主爱的邀请,也是我们爱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