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与别人相遇,还是与他人对立?我对普世教会有归属感,还是抱持一种选择性的意识形态?我恭敬天主,还是朝拜教义公式?我的宗教生活如何?我对天主的信仰使我与人为善,还是仇视有别于我的人?”
那么我们理解到举行感恩祭,我们领这圣体,尤其是在主日我们所行的,不是一个脱离生活而举行的朝拜行动,或者一个简单获得个人安慰的时刻;我们必须常常记得,耶稣拿起饼,掰开它,把它递给他们,因此领圣体是使我们也能成为为他人掰开的饼
这个孩子把他所有的拿出来送给他人。标记是明显的:如果有人把所拥有的分享给他人,靠天主的助佑,即使是很少一点儿,所有人也都会拥有。你们不要忘记这点。
分享现实也是好的,即那触及我们生活的好好坏坏的现实,这会对他人有帮助。还有一件事我们通常感到难讲。我们感到难讲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报道的最美妙的事——我们同耶稣的相会。
枢机表示,“耶稣受父的派遣,成为奉献给他人的恩典”。在圣体圣事中蕴含着这份恩典,因为耶稣为世界的得救奉献了自己的体和血。枢机请众基督徒以恩典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命和世界,而不是以纯粹成就的眼光来看。
慷慨的心让学生不要只顾自身利益,反过来要他们的内心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他人的利益,甚至是先放下自己来成就他人。
他人已经不再是要爱护的兄弟姐妹,而仅仅是扰乱我生活、我的安逸的另外一个而已。天主又问第二个问题:'加因,你弟弟在哪里'?
你们要智慧,却不读圣经;你们要祝福,却不祝福他人;你们要财富,却不愿奉献;你们要福音,却不传福音;你们要赦免,却不宽恕别人;你们要永生,却不愿重生;你们要耶稣爱我,却不愿祈祷;你们说阿来路亚,心里却没有感恩
此时我们千万别一味指责他人的不是,要静下心来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冷静处理。善待他人,学会宽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把微笑留给他人,包括曾经反对和伤害过自己的人。
众所周知,受伤害者往往转而伤害他人;受压迫者容易变成压迫别人的人。然而,受压迫者的圣召是让自己和压迫者得到自由,成为修复人性的人。唯有在受压迫者的软弱中,天主解救双方的那爱之力量才能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