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这位修士把自己用来治疗的钱大部分都给了当地那些特别困难的人,如同修士所说的:当我看到那些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哭泣的面容时,我的心都碎了,哪里还有看病的心思啊,他们的饥饿惨状远远大于我病痛的苦楚
然而,正如耶稣在十字架上受光荣那样,困难和苦楚是享见天主光荣的必经之路;在我们一生中始终会与它们相随!不要灰心丧气:为战胜困苦我们有圣神的力量。 圣伯多禄广场上的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
为此,我们必须走上前去陪伴他们,感受那隐而不见、悄然无声,却令他们内心悲痛欲绝的苦楚,与他们同苦同忧。」
这就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他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要作他的人民,他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他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
耶稣以人子自称,这名词如依撒意亚先知所描述的上主仆人(依50:6-7,53:1-12),暗示着默西亚的苦楚(谷14:21、41)。再者,也暗示它含有默西亚的神性。
我们大家体尝的苦楚,带给你们双倍的打击。你们当中有许多人日复一日缺少保护自己的法律保障。流动摊贩、回收旧物的人、展会工作者、小农民、建筑工人、下水道工人,以及各种照护工作的从业人员。
故此,我们在今世,为信仰所受的一切苦楚和磨难都不是没有意义。我们知道,自己是为自己的爱人在忍受,是为爱自己的主在忍受。圣子出于对圣父爱情的回应,甘愿承受各种凌辱和苦难,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愿意放弃。
考验似乎不可能停止,但当我们祈求天国来临时,我们丝毫没有对所求打任何折扣:“以后再没有死亡,再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默21:4)。基督在哪里,天国就在哪里。
教宗说,为了解忧愁变为喜悦,耶稣以产妇为例说:妇女生产的时候感到忧苦,因为她的时辰来到了;既生了孩子,因了喜乐再不记忆那苦楚了。存留下的是耶稣的喜悦,净化的喜悦。那喜悦存留下来。
教宗强调,马尔·丁哈四世宗主教的访问意味着经过几百年不理解的苦楚后,在精神上不断靠近和共融的道路上,我们又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