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绝非改变自己的现实,而是予以接纳和重视。平安需要选择,它既不能强加于自己,也不是偶然得到的。这是教宗方济各9月5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时所表达的思想。
这样的社会看似富裕,其实内心常常感到苦楚与空虚。这种绝望不知残害了我们多少青年!愿这些天在我们周围充满喜乐与信赖的青年人,永不失去自己的希望!
许多人不顾艰难困苦,顽强奋斗,寻求更美好的未来,相信自己的子女必能过上一种更公正和更安详的生活。教宗说:希望推动人离开自己的家园、土地,甚至亲属,去寻求一种美好、使自己和亲人更有尊严的生活。
编者按:7月31日,在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纪念日,单国玺枢机主教写下病中感言,以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为题,发表在天主教周报。
空虚和举扬。当耶稣来到世界上,他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斐2:7)。耶稣空虚了自己的荣耀和舒适,他甚至空虚了自己的人性生命,而死在十字架上。
教宗方济各11月22日下午在泰国曼谷圣母升天主教座堂为青年主持弥撒,他在讲道中吁请泰国青年将自己的生命深深地扎根于耶稣内,与祂建立密切的关系。
但是这些还是不能满足他心灵的空虚。他开始喝酒、打架。他甚至到酒店去寻衅滋事以至于召来了警察,但是他并没有把警察放在眼里,甚至还动手打了警察。虽然做了这些事情,但是他的心还是依然空虚。
确实,一个被囚禁在牢狱中的人不一定就无法“释放自己”,任自己长年累月生活在“监狱”中,过着不自由的生活;一个天生残缺的人也不一定要一辈子让自己生活在不健全的“阴影的牢狱中”,任青春年华在自卑、残缺下悄然逝去
这次我还学会了一个新词——空虚自己。
当天的福音取自《路加福音》,耶稣对门徒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教宗指出,这是基督徒的作风,因为是耶稣率先走过这条路。我们无法想象这条路之外的基督信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