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平安夜,新装修的沙西露德圣母堂内,灯火通明,琴声悠扬,香炉开道,红烛同行,神父怀抱圣婴,游行队伍缓缓前进,来到马槽前,此时,全体信友跪下,朝拜、颂主降生之大恩……子时弥撒子时弥撒前
当时汉沽只有十几名教友,勉强在教友家中举行弥撒。随后的几年中,张神父多方奔走,带领教友积极传扬福音,同时不断找寻多年来失散的教友。使堂区工作发展迅速,教友人数不断增多。
怀着迫切、兴奋而又略带激动的心,我来到了北堂,参加了早晨的弥撒,然后找到神父,表明了自己入教的意愿。得知就在那个周日,第四十二期慕道班马上就开学,我赶的时间刚刚好。
后来从外村一病人口中得知,两人正要抢自行车,突然看到后面来了骑马的队伍,吓跑了。那时没有打仗,哪来骑马的队伍呢?舅爷说,分明是天主显异象保护了他。
强行要求一些天主教会为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圣战举行祈祷,为战死的侵略军举行慰灵弥撒。在此情况下河北一些地方天主教教务几乎陷于停顿,就连教会学校也被迫停课。面对日寇暴行,河北天主教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斗争。
孤寡老人卧床不起他乡亲属一筹莫展76岁的葛昌龙是河北唐山市郊侯边庄的一位孤寡老人,一生未曾婚娶,除了还有一位年逾九旬的三姨外,只有小他四岁的姑表弟边文志一位亲属。
可是在圣诞节子时弥撒的讲道中,郑神父却对他进行了点名批评,李会长感到很委屈。回家后,通过反思自己的福传工作和措施,终于明白,自己虽然在福传,但是并没有发动整个堂区一起搞,因此只是局部成效。
有一天,他从本堂区到另外一个堂点送弥撒,在村中大街上发现一群人正在围观,嘶喊和辱骂的声音从中传来。他走到跟前停车驻足,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在圣堂里表现十分热心的教友正在同一个教外人脸红耳赤地对骂。
爱就是福传……神父做完弥撒之后,会长陪他到病残教友家里送圣体,我借此机会向教外群众了解他们对天主教会的看法,其中有乡镇医院的退休员工、小学老师和几位村民,他们对教会有极高的评价
除了婚嫁,这座有近1500年历史的教堂还有着记者教堂之称,因为舰队街曾是英国媒体的中心,更因为英国媒体界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当英国有记者遭遇不测,这里都会举行弥撒,时至今日还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