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用山羊毛做成,共十一幅,较长(每幅30肘),用铜钩连接,覆盖在第一层布幔之上(26:7-11)。问4:帐棚最外层盖了哪些材料?
后来在上海佘山修院读书时,选修的外语是法语,读了四年法语。在书本上,算是对法国的方方面面,知道的相当多了。到欧洲后,虽然到过法国两次,但是,都是擦肩而过,没有久留。
这是上主常在的象征,预示着祂与以色列民的恒久盟约,也象征信友不断的祈祷与奉献(参《加略山祭献》)。问2:司祭处理灰烬有何特别规定?
问2:梅瑟独自上西乃山的意义是什么?答:象征人与天主的亲密相遇必须在静默、隔离中完成。此举强调了祈祷与默观的重要性,也体现梅瑟作为中保的角色。
答:因为梅瑟迟迟未从西乃山下来,百姓失去耐心,信心软弱,就要求亚郎制造一个“神”带领他们前行(参出32:1)。问2:亚郎是如何回应他们的要求的?
上面这张耶稣像除了长发、络腮须以及头顶上的十字光圈特征外,最引人注目的是耶稣明显不对称的面部容貌——这是基督教教义里的一个热点,即耶稣是神还是人:右脸眼睛更小,面颊更丰满,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
甘负十字,大智大勇王方济主教逝世后,1949年10月18日,段荫明主教荣任万县教区第二任正权主教。
这使他最终将重轭扛在自己肩上,经受别人的不理解、背叛、拒绝,直到被判死刑,甚至在十字架上忍受宗徒的逃离。然而耶稣仍忠信于天父,直至生命的结束。
圣保禄说:“耶稣虽具有天主的形体……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5-10),这些话解释耶稣受苦受难的意义。
在若望的描述中,耶稣的离去就是指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但是耶稣的死亡并非消极的任人处置,而是返回父家的道路,是祂积极完成天父所派遣的使命的必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