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兰军长纳阿曼带着礼物到以色列希望治好他的癞病时,先知厄里叟却简单地告诉他:“你去,在约旦河里洗七次,你的肌肉就会复原,得到洁净”。起初他非常生气,也拒绝去到比他们家乡的大河小得多的小河里去洗。
正如厄玛乌二宗徒,耶稣“与他们同在,他们的眼睛却被蒙住了。”
(此时默想片刻,要仔细省察自己每天行为有否失德之事或沉迷于世俗的危险,假如我犯过不贞洁的罪过,进过肉情快乐的场所,或是羡慕奇装异服,或在人前显示体面、显示荣耀等等……应当知道,亚当、厄娃的子孙,每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在今天的第一读经里,被治愈的叙利亚人纳阿曼回到天主的仆人厄里叟那里感恩时,获得了认识真神的恩典。今天的福音读经里,主耶稣对回来谢恩的撒玛利亚人也是恩上加恩:「起来吧!你的信德救了你。」
其中有一个是教宗特别提到的,那就是厄马努尔三世德里(EmmanuelIIIDelly)宗主教所领导的伊拉克加色丁礼节教会团体。
(玛18:20)往厄玛乌去的二徒,就是彼此谈论有关默西亚的圣经时,耶稣参与了他们的行列(参阅路24:13-15)。小组读经的方式有数种,我们在此仅介绍一种。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路加福音》中厄玛乌门徒的记载。这两个门徒带着失望的心离开耶路撒冷,他们向陪伴他们的陌生人吐露心声:“我们原指望他——耶稣——是以色列的拯救者。”
箴9:1-6;厄5:15-20;若6:51-58主耶稣为我们带来了“天主的生命”,更将自己作为“生命之粮”邀请我们接受天主,生活在天主内,过天主的生命。
例如,有两位门徒离开耶路撒冷,前往家乡厄玛乌,他们对耶稣未能拯救以色列、反过来更被罗马人杀害而非常失望(路加福音24:21)。既然再不能对耶稣寄以希望,两人便决定离开他的团体。
教宗呼吁我们通过福音场景默观爱的具象化:1)全然的关注:耶稣“全心关注人、人的忧虑和痛苦”,祂是“厄玛奴耳”,亲近生活的破碎。2)无条件的友谊:“祂将我们当作朋友,显示天主的亲近、怜悯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