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作者本意用蜗牛比喻孩子,家长用催促、吓唬、责备、拉扯、脚踢等方式加快孩子成长的步伐,可是最终发现孩子的成长看似慢悠悠,却是让家长重新审视生命
充满爱心的教师不遗余力地塑造学生的品德并引导他们学习,校友及家长慷慨无私的支持与奉献,都是公教以天主为中心的关怀文化强而有力的基石。
在良心的至圣所里,人藉着信德和祈祷聆听智慧、会晤基督。
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枢机今年也受托为教宗和圣座人员带领将临期默想,主题为「求祢教导我们详数年岁,使我们达到内心的智慧」(咏九十12)。
十年前,老主教离世,教区上下同悲,其一生倾注于牧灵福传事业,以无限慈悲温暖教众,以熠熠智慧照亮前行之路。为缅怀老主教,25日江西教区在南昌圣母无染原罪堂隆重举行纪念弥撒。
(谷9:50)犹太学者还将盐隐喻为“智慧”,盐失去味道,即意味着变为愚拙。“认识上主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得救的智慧才是真智慧。基督徒在世上要将得救的智慧力所能及地传给每一个人。
此时,我又想起了昨天弥撒中最强音的那句话及蕴含其中的智慧和道理:耶稣之所以要爱人到底,就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这是获得生命真谛、实现天国愿景唯一无二的途径和道路,其它任何与之相悖的途径和道路最终都会导入死胡同
事实上,耶稣实现了以色列的希望:祂是应许给达味的后裔(参撒下7:12;编上17:11),使达味的家“永远蒙福”(撒下7:29);祂是叶瑟之根发出的嫩苗(依11:1),是“正义的苗裔”,将“以智慧和正义统治为王
让我们祈求上主赐予我们宣讲耶稣的急迫感;赐予我们基督的智慧,这智慧源自耶稣为了爱而被刺透的肋旁。我们也求上主使我们懂得,基督徒的生活不是一劳永逸、安定地一直进入天乡。
宽容属于智慧,遇事大喊大叫,只会令人生厌;处处斤斤计较,更显得可笑;动辄发火,与人争吵不休,其实就是底气不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