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教宗以关怀、慈悲心肠及仁爱的目光这3个特性勉励司铎在人群中作见证。教宗说:一个司铎不能有私人空间,因为他总是与上主,与子民在一起。
(玛16:26)为了使我们避免变作物质的奴隶而将现世所拥有的一切看轻看淡适可而止,圣若望宗徒也曾谆谆告诫我们说: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
我们必须牢记若望宗徒的训诫:谁若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硬着心肠,置之不理,天主的爱怎么能存在他的心内?
因著圣神,这一切是可能的,只要青年先接受天主圣爱的触动,在天主善待自己的经验里变得心肠柔软」。青年要对「心死、受苦或失去信德及望德的朋友传递天主的生命」。
在这方面,使徒若望的话非常有启发性:“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若一3:17)各位弟兄姊妹!
教宗又说:“这位圣人充满着从圣体圣事汲取的怜悯心肠,从不迟疑地帮助遭受瘟疫打击的病人,致使他自己也因感染瘟疫而去世,享年也不过四十几岁”。
他是缔造和平与修和的人,是天主慈爱的标记和工具,怀着与他人谋求私利相同的热情致力於传播善的事业。教宗继续说,在这缺乏社会友谊的时期,司铎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团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是辨别圣召的决定性因素。
(路6:36)回首50年来的人生足迹,深浅不一,时而攀登高山,时而跌入低谷,但都在天父的慈爱与眷顾下一路走来。走进50岁,开始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
他们饱含慈爱的声音娓娓道道,也还是舰员们心中的导师,除了每周定期的宗教活动外。
通过讲解,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进一步地看到了天主的大能和天主的慈爱。接着由周神父带领学员进入到了耶稣的生活。帮助学员对耶稣的话有更加全面的理解,以及体验并观看耶稣的谦卑和服从,更从耶稣身上看到天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