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悲切地掩埋那可怜的小生命,心都碎了。突然间,从她的心底里传来一个声音:一切都是要死的,如果把你的心交给我,我将永远存留在你内。童年时的初次召唤使她刻骨铭心。这女孩儿是谁?她是白冷的真福玛利亚修女!
另一座则是瑰丽、秀美的小德兰大殿,它是上下两层结构,在上层教堂的墙壁上有描述小德兰被列为圣品盛典场景壁画,有几位教宗向小德兰朝拜,一个从没有做过惊人事迹的女孩,竟能让多位教宗朝拜,这直接表达出小德兰在日常点滴中生活出的基督爱德
绿茵神父为我们展现出的是复杂的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传销的女孩、热心的女基督徒、忙碌的司机、失意的修生、教条的神师、冷漠的堂区教友、对信仰坚定不移的堂口会长、慈善的父亲、善良的母亲等等
我收到此信,真像一个女孩获得父母准可嫁给她所喜爱的对象一样。
昨天有一个女孩给我打电话说:“刘阿姨,我现在活的好开心,好高兴,我一想起你那慈祥的目光,我就感觉有力量,我能不能再见到您?”看到他们对生活又充满希望时,更坚定了我服务的使命,也更加增了我的感恩。
那位60多岁的老人和那个患病的女孩吃什么呢?那位患脑瘤的女教友怎么办?天主好像有意在考验着他的女儿的信心和毅力,同时也在呼唤着更多的基督徒和善心人士们慨施援手,关爱弱小。
读《哈佛女孩刘亦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等书籍可以了解其他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付出的努力和思考,借鉴可行的方法。
1910年8月27日,巴尔干半岛上的斯科普里,一个富裕的阿尔巴尼亚族家庭新添了一个女孩,取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她就是后来的德肋撒嬷嬷。
2001年9月的一天,早晨6点钟就开始进教堂的牛修女,开门看见地上爬着一个女孩,旁边的包袱中有一张纸条:1992年生,我放心天主教的人。女孩不会说话也不会用手拿东西,只能用嘴吞吃。
当时的杨神父了解了这个问题少女的情况后,没有嫌弃她,而是慷慨地收留了她,并安排在堂区做饭的一位老太太负责照顾这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