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位吉林宣扬敬礼耶稣圣心的张淑清姊妹来到我们堂里,带着好奇我去听了她的证道,那一天的证道感动了我,从此我就在条件充许下,星期四或星期五的晚上拿着她给我的《敬礼耶稣圣心一小时》的册子真诚的祈祷敬礼
1952年在扬州发现的一块元代遗下的墓碑,上面刻了圣母抱耶稣的圣像,这是方济各会宣传圣母的记录,耶稣会士利玛窦和他的同伴相继进入中国后,圣母的敬礼普遍流传到各地,许多传教士都承认热爱圣母是中国教友的天性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省思基督徒的希望,指出圣洗圣事是希望之门。如果我们忠於自己的圣洗,传播希望之光,圣洗圣事就是希望的开端,我们就能把生命的意义传给後代子孙。
那时候,我和陶倍玲老师一起在上海教区光启社做编辑出版工作。虽然上海教区光启社在中国天主教出版界小有名气,但我们自身的力量不是很充沛,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
在讲述那比喻时,耶稣先把他的门徒们和别的人对立起来。他称他的门徒为「光明之子」。与他们相比之下,别的人便是「世俗之子」。耶稣所讲的比喻中的主人公:不义的管家,是典型的「世俗之子」。
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水帘,我不由得想起了已离我而去的父母双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只要遇到下雨天,就不能去地里干活了。妈妈总要安顿父亲:你去堂里收拾收拾,有修补的地方就修补修补,需要清洗的就拿回来。
经过为期四天的贫民窟生活,亚洲主教们衷心希望亚洲基督信仰团体成为穷人的教会、受排斥者的教会。
封面上作者的名字若瑟‧拉青格(JosephRatzinger)以很小的字号印出,为赋给这部四百多页的大作适当的分量。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月19日下午访问了罗马中央火车站附近、由慈幼会管理的耶稣圣心堂区。教宗为时约四小时的访问,沉浸在家庭的气氛中,他接见了难民、无家可归者、儿童、新婚夫妇和修女团体。
在举办培训班的早上,我起床后拿着脸盆和毛巾去厨房打热水洗了脸,正走到房间门口,忽见两位老人(一位眼瞎、一位腿残)拄着拐杖相扶着正走向厨房,我知道他们要去洗脸,我想,如果将毛巾给他们用会很脏的,就不管他们毅然将毛巾放进了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