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邀请我们省思圣经事迹所发生的背景——旷野,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地方。教宗说,这是一种人类生命的图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生活条件是不确定的、没有不受侵犯的保障。
起初,年迈的纳敖米被同样成了寡妇的两个儿媳的情感所感动,但对她们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民族中的命运表现出悲观。于是,纳敖米鼓励两个儿媳“各自回娘家去,度新的生活”,并说“我不能为你们做什么了”。
经过三天两夜的学习,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体会到她的不易;她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理解了我的难处,我们彼此认错,一个简单的拥抱,化解了我俩多年的心结。
接触过很多主内的父母,她们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都摸不透他们在想些什么,作父母的好像只能为他们提供衣食,至于灵里的沟通,真的是望洋兴叹。
杨振杰神父自己绘制的教友“索阅”“信德”花名册杨神父在乌海堂区服务的时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传教、为堂口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这不起眼的几个教友,倒也在每个主日自觉地集合起来,像模像样地念经,读要理问答,学圣经,证道分享,读“信德”。特别“信德”的丰富内容,给山旮旯里闭塞的教友带来教会浓浓春意,激发了大家爱主爱人的心火。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2月10日上午在梵蒂冈克莱孟厅接见了意大利主教团爱德健康服务委员会的成员。在第25届世界病人日之际,教宗称病人是教会的宝贵肢体,他们应该得到最大的关切。
1968年7月的最后一天,保禄六世教宗在冈道尔夫堡夏宫的宗座大楼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信众慷慨激昂,却不是因为盛夏暑热,而是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的第一句话引起了一阵骚动。
教宗表示,为能留意上主,就该有“平静的心”,回忆蒙召时的感受,即“跟随耶稣、陪伴祂的喜乐”。教宗邀请修女们返回自己蒙召的时刻,询问自己这几个关键问题:“我为何受到召叫?为了前程?为攀上这个或那个地位?
(梵蒂冈电台讯)耶稣做了服事人的人,祂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是彼此相爱,彼此服事。这是教宗方济各4月17日圣周四下午主持的主的晚餐弥撒讲道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