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训练培育人员筹组相称的训练组织,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最好设置在他们所要服务的文化环境里。在培育工作上,已站立稳固的修会,要尽量帮助新兴的修会,提供他们一些最佳成员。
穷人虽然生活艰难,但却不缺少天父的祝福。孩子们一个个出生了,父母的担子也一天天加重了。有信仰的人在艰难中总是充满希望,母亲常说,天主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母亲的信德一直很好。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她一生致力于为穷人、病人去服务,不求回报,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耶稣爱人的精神传给更多的人。因为耶稣说过:凡是对最需要的人所做的事,都是对他做的。4.听听耶稣说的话读圣经总会有所感受。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信仰是如此的淡漠,不管穷人富人,都倾向于物质的追求,所以人生中一旦遇上生离死别的事,就陷入了悲痛的绝望之中。
陈神父还特别提到了,单枢机临终前曾嘱咐丧礼从简,只要一根蜡烛、一本圣经及一副穷人用的棺材,他要一辈子穷到底,连离开也不能奢华。,并以此提醒大家,以神贫精神来面对人生,实践基督的爱的教导。
看一看,从穷人到富翁、从儿童到老人,从平民到学者,从寺院到教堂,从演艺界到体育界,从民间团体到政府机构,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我们地球村的村民还是第一次这样广泛、这样及时地自发行动起来,纷纷伸出同情和博爱之手
祂本人在纳匝肋犹太会堂指着自己宣读《依撒意亚先知书》说:上主的神临於我身上,因为祂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四18-19
耶稣降生时,三位贤士献上黄金等物,但献耶稣于主堂时的献仪仅有一对雏鸽,这说明圣母慷慨仁慈,把黄金宝物都分施给了需要的穷人,以至于献仪时只有买一对雏鸽的钱。所以,圣母怎么能让我受很多苦呢?
因此,1848年他成立了耶稣基督贫穷婢女之家,救助村里的穷人。他的修会迅速传播开来,甚至走出德国和欧洲的边界,传到美洲及印度。1898年2月2日她因血管梗塞而去世。1978年教宗保禄六世将她列为真福。
两天后的12月27日圣家节,教宗本笃十六再次走向民众,走出梵蒂冈城,按照原计划与一群穷人共进了午餐。